中新网安顺3月2日电 题:【脱贫攻坚看贵州】农民变“股东”贵州“塘约道路”
作者周燕玲
从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驱车至塘约村,需要经过两座山劈开的笔直柏油马路,再驶过989棵一米高的枇杷树,随后映入眼帘的就是错落有致的两至三层小洋楼,以及伫立在山顶“穷则思变”四个大字,它像哨兵一般,注目着脚下的变迁。
2014年6月3日,一场百年不遇的暴雨,把这个贫困村夷为一片废墟。“大部分房屋倒塌,粮食、衣物、电器全部被冲毁。”村民邱明详说起当年情形还是一脸黯然。
塘约村现在是全国的“明星村”,有专家将其发展模式称之为“塘约道路”。
在2014年被洪水洗劫的当月,在上级的支持下,村支书左文学牵头,塘约村按照“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发展思路,建立土地流转中心,以党总支为领导的村级合作社,把“单干”了30多年的村民拉回到“集体”。
塘约村对农村土地经营承包权、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等“七权”叠加,一并进行确权登记,明晰了农村产权“身份证”,让农民把产权“揣”在兜里,初步形成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此后,三年时间塘约村的土地上种有精品水果1250亩,500亩核桃、150亩浅水莲藕、4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等。
也就这短短三年,塘约村人均纯收入从不足4000元,蹿升至去年底的10030元;村集体经济从“零”猛增到200多万元;入党积极分子从过去每年五六个人,激增到30多人……
2016年《塘约道路》一书的出版,“塘约道路”这实践经检验的理论,进一步得到专家与民众的共同认可。
“全村4864亩土地全部入股合作社,搞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村支书左文学是说,村民则变身为“股东”,更重要的是改变过去干部考核由上级考核为主的方式,建立群众测评村干部制度,测评不合格者自动辞职“下岗”,由有能力的村党员接任。
谈及“村社一体”改革收入变化,村民邱明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村里做保管员每月2500元,八亩地每年保底分红8000元,儿子做汽车运输以及老伴一天80元的临工,全家一年收入近10万元。
此外,塘约村还制定村规民约作为村民自治的利器,创新“红九条”除陋习,用“黑名单”约束村民行为。“不是吃酒席,就在吃酒席的路上。”邱明详说,在村规民约未出来前,一年能吃上百次酒席。
穷则思变。目前,塘约村实现了从国家级二类贫困村到小康村的蜕变,为农村的脱贫致富闯出了一条新路和“样本”,也为中国西部地区精准脱贫积累了经验。(完)
相关链接:
10起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曝光国办部署各地开展为期一个半月自查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