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4日新媒体专电(记者陈晓波 岳德亮)2013年,陈腊英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激动得睡不好觉,但又有点担心。她从未想过,一名环卫工人能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既然选了我,我就要多为工友们说话,让更多的人关心‘垃圾事业’。”五年来,陈腊英仍在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物业服务发展分公司当环卫工人,并连续第五年提交有关垃圾处置、环境保护方面的建议。
今年50岁的陈腊英,身材有些瘦削,穿着一件暗红色花纹外套,头发同平日一样扎了起来,看着很有精神。
陈腊英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市一个偏远山村。2000年,她来到与安徽相邻的浙江打工,先后当过饭店服务员、工厂保洁员。2005年,通过老乡介绍,她成了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环卫工人,至今已有12个年头。
“刚开始,马路上垃圾非常多。不少人觉得,自己的家要打扫干净,但马路上的卫生不关他的事。”陈腊英说,“临街的店铺直接把垃圾倒在马路上,你跟人家说理,人家却说‘你的工作不是扫马路吗?你不扫谁扫?’”
当人大代表五年,陈腊英一直呼吁社会各界进一步关爱环卫工人,“真的很辛苦,早上四五点就上班了,刮风下雨从不休息。”她同时希望,公租房政策能对这个长期默默付出的群体予以适度倾斜。
“环卫工人最愁的是房子,吃少一点、差一点没关系,房子是每天要住的。”陈腊英说。她欣喜地看到,西宁、长春、杭州等地已开始为环卫工人提供公租房,她和身边的一些工友也住进了公租房。
“这几年,大家对环卫工人的关心越来越多了,垃圾处置状况也有了大幅提升,但老百姓对‘垃圾事业’的重视程度与我们面临的‘垃圾难题’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陈腊英说。
陈腊英的建议中援引了一份统计数据,其中显示,2015年,全国246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达到1.86亿吨。“城市扩建,消费提升,垃圾越来越多,很多城市都面临‘垃圾围城’的难题。”陈腊英说。
当人大代表五年,陈腊英不断在寻求解决之策。她曾在建议中提出,要实行垃圾减量指标考核,通过立法来促进城市生活垃圾的减少。她还提出,“美丽中国”要从环境教育抓起,让群众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和益处。
这些建议不是陈腊英一个人的想法。“这是我和同事们一个字一个字磨出来的。我表达不清楚的地方,他们就一点点‘抠’意思。”陈腊英说:“我代表的是所有一线的环卫工人。”
今年两会,陈腊英提的建议与垃圾分类有关。她建议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加快设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很多人觉得垃圾分类处置麻烦,难以推广。我觉得,关键要看有没有真正抓、有没有用心做。”陈腊英曾去杭州几个小区考察,发现有的小区垃圾分类制度已非常完善。“通过扫描垃圾袋上的二维码,一下就能知道垃圾的主人,并通过积分制的方式,奖励做得好的家庭。”
相关链接:
倪妮助力企业环保梦想 体验抗雾霾护头皮健康实验
工程周期注重生态 梯级水电绿色开发 三峡集团近75亿元投向环保
为环保点赞,为蓝天助力 电动出行·守护蓝天2016-2017年度峰会在京召开
京津冀铝企环保压力加大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