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在赶做衣服身后衣架上挂着她做的演出服。
“张姐,我太喜欢你做的演出服了,把我的大肚子都遮起来了!”舞蹈队队员杨清云身穿刚刚做好的演出服,激动地在原地转了两圈。手巧,人好,是舞蹈队队员对队长张卫的印象。舞蹈队里谁腰粗、谁腿长,张卫全清楚,“每次做衣服我都给她们量尺寸!”
今年62岁的张卫,从2008年开始为自己所在的广场舞队做演出服,从设计剪裁买配饰,到穿针引线做女红,大问题小细节全凭她一双巧手,6年来她已经做了300余套广场舞服装。
活动经费不够 临时起意自制服装
“老张,你快把架子给我搭起来,这个要裁一下!”3月6日下午,恒德路社区城隍公寓1栋3单元7楼内,布料缝到一半,张卫吩咐着爱人张富才。接到指令,张富才二话不说,放下手机就开始搭建临时裁衣板。这样的情景,已持续有6年之久。
时间往前追溯到2008年9月,“那时候我们舞蹈队有15个人,排练的舞蹈是藏族舞,演出前一个月,社区发下来的活动经费完全不够买15个人的演出服装。”张卫说。
为了节约活动经费,队长张卫第一次萌发了自己做演出服想法。张卫妈妈是原来成都缝纫厂工人,小时候她就跟着在缝纫厂拿碎布做东西,平时家里的缝缝补补也都是她在做。
得到队员们的支持后,张卫开始收钱,每人50元钱用于购买布料等材料。“交钱的时候还是有不少人不相信的。”张卫笑着说,“但是我想既然收了别人的钱,就一定把这件事给做好!”
买来的小珠子被陈卫一颗颗绣到衣服上。
队长自己动手 一套藏族服装22元
张卫开始在电脑上浏览各种演出服的网页,“看得多了,我自己心里也有谱儿了。”张卫叫着老伴儿去了荷花池布料批发市场。“在家里我就把各种布料需要的尺寸大概算出来,省得到时候买多了浪费。”张卫指着已衣架上的那件藏服:“蓝色这块布一米8块钱,白色的毛毛是按卷卖的,腰布一米也才1块多。”蓝天、白云和经幡,张卫依着普通人对高原的印象做出了一套演出服:蓝布打底、白毛缀边、一顶高高的帽子把队员的身高也拉长了好几寸,不仅试穿的人满意,就连站在旁边看的居民也都表示好看。
张卫向队员们解释:“算上布料、装饰等所有的材料,一套衣服做好才22块钱。”相比之前在网上看到动辄150元以上的演出服,自己做能省下很多钱。”
做好的演出服挂在临时衣架上。
自制服装三四百套 舞蹈道具也自己琢磨
有了第一次经验后,每当舞蹈队有新节目要提练演出,最早做准备的都是张卫。“做得太多了,这些年下来少说也有三四百套了,衣架上挂不下,我都收进箱子了。”张卫说。
除了演出服,舞蹈队的大部分演出道具不少也出于张卫之手,衣架尽头,两三个红色塑料桶和几个锅盖静静立在窗台上,据张卫的爱人张富才解释,那是还没组装好的“朝鲜鼓”。“先前的朝鲜舞里需要朝鲜鼓,我去网上看了,真皮鼓面的要两三百块钱。”也是因为太贵,张卫又萌生了自己做朝鲜鼓的想法,经过几天的设计,还真给她想出来了。红色塑料桶做鼓身,锅盖蒙上白布做鼓面,因为怕演出不方便携带,张卫更是设计出可拆卸的鼓身鼓面。“到演出现场后,几分钟的时间大家就能把鼓组装好!”一个形似的朝鲜鼓,做好不过20几块钱,队员们对张卫的手艺也是越来越赞赏。
张卫表示,上了年纪后还学习舞蹈的人都是有爱美之心的人:“人年纪大了,黑白胖瘦各种问题都有,通过自制服装,可以把我们这个年龄的丑遮起来,展示美的一面。”
据了解,每次做演出服舞蹈队所交的费用都由张卫掌管,各类材料的账目明细也由她记清楚,在舞蹈队进行公示。“我做这个也是因为喜欢,为队员省钱,不图挣一分钱。”张卫说。崔小静华西社区报记者吴小红摄影报道
相关链接:
广场舞新规 大爷大妈都怎么看?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