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前小学的孩子们正在操场上上舞蹈课。 陈丹妮 摄
沿着只有一车宽的山村小道向上开去,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荆溪镇埔前村的埔前小学就在山坡顶上。走进校门,操场上,阳光下,十多名女生正在跳着舞。
经过了一个寒假的等待,她们再次迎来了最喜爱的艺术课。这无疑是她们最开心的时刻。“老师,放寒假我好想你!”“老师,我在路上碰到的人都觉得很像你!”课间,这些孩子们围着老师,叽叽喳喳地表达着思念之情。
埔前小学位置偏僻,之前因为师资匮乏,长期没有专门的艺术老师。即使按照要求开设了艺术课程,也只能由主课老师兼着上。
“小学老师就像万金油,哪里需要哪里抹,自己都不专业怎么能教出这一方面优秀的学生?”对于这一局面,埔前小学校长姜文照颇显无奈。
不过如今,埔前小学却有着勃勃的艺术气息。自2013年开始,埔前小学成为福州市“艺术扶贫”工程的支援学校。如今,每隔一周,文化志愿者们都会来到学校,给孩子们上艺术课。
“现在,即使是志愿者老师不在的时候,这些孩子们都会时不时地自发组织在操场上练舞。”姜文照告诉记者,“艺术扶贫”课程的到来,让校园变得更加有活力。
埔前小学的校舍,只有两层楼八间教室,没有舞蹈室。但这并不妨碍孩子们学习舞蹈的心——操场就是孩子们的舞台。有些舞蹈需要做跪膝、劈叉的动作,尽管操场水泥地面又硬又凉,但孩子们总是一丝不苟地完成动作。
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模样,文化志愿者高潮老师心疼孩子们,在排练时将舞蹈中的跪姿改成蹲姿,以免孩子们受伤。“实际上,如果你让她们跪的话,小朋友们也会很听话的,她们是发自内心地渴望学习舞蹈。”高潮老师说。
今年62岁的高潮是闽都舞蹈团的舞蹈骨干,从去年开始,她加入到福州“艺术扶贫”工程的行列中,成为了一名文化志愿者。
“这些山里娃舞蹈是零基础,但孩子们特别肯吃苦,特别好学。即使有时上课遇上小雨,他们都不愿意离去。”高潮告诉记者,当她初来埔前小学时,这里的孩子完全没有舞蹈基础,学校也没有自己的节目,她只能从拍手、叉腰等简单动作开始,培养孩子们的舞蹈韵律。令她没想到的是,经过一个寒假,她再次来到学校时,这些孩子居然主动向她表演起了舞蹈。
“原来他们回去后会特意让妈妈帮忙下载视频,在家学跳舞!”高潮欣慰地告诉记者,作为文化志愿者,看到这样的改变感到非常高兴。
据悉,2004年起,福建省艺术馆创立了“艺术扶贫”工程,针对贫困、边远地区学校的艺术教育匮乏问题进行帮扶。在其牵头组织下,福州市自2005年开始启动了“艺术扶贫”工作,发动文化志愿者赴农村偏远地区学校开展公益性艺术课程培训和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自活动开展以来,福州市“艺术扶贫”工程的文化志愿者们共深入全市23所中小学校,为孩子们累计授课超过8000课时,受益人数3万余人。
相关链接:
海南攻坚扶贫怎么干?省扶贫办:打好组合拳增强“造血”功能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