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闫雨昕)风险点不断爆发,资管业务的未来如何监管颇受关注。
近期,建立资管行业统一监管规则的呼声渐强,而一行三会在两会期间的频繁表态,也给大家透露了一些大资管新规的筹备计划。
央行行长周小川10日在记者会上透露,“一行三会一局”已就资管新规在资管产品的定义、范畴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上达成了初步共识,未来可能会在进一步细化以后,作出初步规范。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也在近日表示,银监会正在准备出台与资产管理统一监管新规相关的规定,从长远的趋势看大资管需要统一监管,“从程序上来看,应该是央行牵头制定的大资管管理办法出台之后再出台理财新规。”他表示。
事实上,近年来在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推进以及互联网金融兴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们开始遵循综合化经营的逻辑,“大资管”时代大门开启。
“资管业务是商业银行转型的重点战略业务之一。”中国民生银行副行长李彬在接受采访时肯定了国内银行资管业务10多年来的发展。她认为,这一方面帮助投资者实现财富保值增值;另一方面,也促进传统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提升。更为重要的是,资管为银行服务实体企业搭建了一个投融资平台。
顺势而为,商业银行纷纷推进包括资管业务管理、盈利模式、投资、渠道、技术等方面的转型,备战大资管时代。
大资管时代有何新意?李彬用盈利模式举例说,之前的资管业务比较简单,“这边作为投资者、融资人有一个负债的成本,另外一端有管理资产的收益率,赚取利差收益成为银行资管的盈利模式。而未来产品收益形态从以前预期收益转向净值型产品,利润模式有可能以管理费为主的收益,类似于公募基金。”
但是,创新往往与风险并行。近年来,银行、信托、基金、证券、保险公司都在开展不同形式的资产管理业务,发展之迅速,让资金监管尴尬与空白暴露无遗。在本次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梅地亚中心专场记者会上表示,资管业务风险比较严重;在建立资管统一监管办法的同时,也应明确界定资管产品的信托与委托关系。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从属于不同监管部门,规则界定的不清晰,令行业埋下了债务链条过长、杠杆过高和监管套利等隐患,“这实际上映射出一种加杠杆的金融结构”。
银监会新任主席郭树清在不久前的“首秀”发布会上用“牛栏关猫”比喻当前金融监管制度的痛点:部分交叉性金融产品跨市场,层层嵌套,底层资产看不见底,最终流向无人知晓。这种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监管制度缺失,就是所谓“牛栏里关猫”。
吴晓灵在记者会上谈起资管领域风险时称,目前由央行主导、各个监管当局一起制定资管产品的统一标准,坚持穿透性监管原则,投资者要穿透到最终的投资者、产品要穿透到最终用钱的产品。“要建立资管产品的综合统计系统,了解总量、关联度、杠杆水平、资金投向,了解和化解资管产品风险。”
此前,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在公开场合表示,截至2016年6月底,我国资管业务规模剔除重复计算后约60万亿元,接近2015年GDP总量。其中,银行理财体量达26.3万亿元,占比近半。
事实上,无论是央行的统一“大资管”框架,还是银监会还在修订的银行业理财新规,都将限制投资非标以及“去嵌套”、“去通道”等内容视为重点。银监会副主席曹宇此前称,由央行牵头,会同“三会”正在制订统一资产管理产品标准规制,进展也很顺利。
“所以目前央行牵头来做所有机构统一的资管办法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李彬认为,监管部门非常重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中国金融市场如何防控风险,如何使中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以及如何使金融真正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相关链接:
一风筝飞进青岛机场降落航线附近 造成多航班延误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