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3月17日电
新华社记者梁娟、蔡馨逸
“趁着下雪得空把土豆切好,等雪停了好抓紧时间下种。”农民孙建英说,土豆收益高,今年还要多种一亩土豆。
连续两日的降雪把渭北旱塬的天地间染成了白茫茫的一片,却没有打乱农民春耕备耕的节奏。在陕西省铜川市西古村的耀州有明合作社里,30多个妇女正热火朝天地切土豆。她们和孙建英一样,都是土豆产业的受益者。
从上世纪60年代,西古村村民就开始种植土豆。在那个粮食匮乏的年代,土豆是他们果腹的“救命豆”。村民自留种、“土方法”种植的土豆,品质差、产量低、没销路,并不能给这里的村民带来摆脱贫困增加收入的希望。
去年,“4斤装的土豆礼盒卖23元钱,3斤装的手工土豆粉条卖50元钱,售价是普通土豆和粉条的2倍多,依然供不应求。全村土豆收入264万元。”西古村党支部书记童有明说,土豆正在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金豆豆”。
土豆“身价”倍增得益于品质的提升。2015年,西古村引进新土豆品种,学习新技术。去年,还开辟了30亩试验田,通过对品种、化肥、管理技术的一一实验,选定“石柱一号”“荷兰十五”“紫白花”等口感好的优良品种,铺设节水灌溉带精准灌溉,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施肥……西古村探索了一系列科学种植方法给土豆提质增效。
在合作社外,13台土豆种植机整装待发。雪停后,它们将继续隆隆作响,在石柱镇的上千亩土地上演奏覆膜土豆春耕的乐章。“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绿色健康的农产品需求也越来越高,只要我们的土豆品质有保障,就不愁销路。”经过市场调研和实践,童有明更加坚定了优化土豆品质,走中高端市场的决心。
“今年春耕耀州区特别注意引导群众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减少玉米面积,增加薯类面积,围绕旱作农业科技推广、良种推广应用、推广使用有机肥等,举办科技培训班12期和现场技术指导550余场次。”铜川市耀州区区长张大军说,符合市场需求的绿色农业将是耀州区推广和扶持的重点。
相关链接:
两会受权发布:政府工作报告
全国两会少数民族代表委员茶话会在京举行
新华社评论员:把握新方位,走好“下半程”——一论落实两会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
习近平等出席全国两会少数民族代表委员茶话会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