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影响下的“似夏非夏”,数十年罕见“暖冬”,3月鲜见暴雪破历史极值……千百年来,依靠二十四节气开展生产生活的中国民众,在近年气候变化中深感传统节气似乎“失效”。气象专家认为,异常气候条件影响下或有出入,但“整体吻合”。
   
 您当前的位置 : 社会新闻>

气候变化致传统节气“失效”?气象专家称“整体吻合”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7-03-18 16:26

  厄尔尼诺影响下的“似夏非夏”,数十年罕见“暖冬”,3月鲜见暴雪破历史极值……千百年来,依靠二十四节气开展生产生活的中国民众,在近年气候变化中深感传统节气似乎“失效”。气象专家认为,异常气候条件影响下或有出入,但“整体吻合”。

  18日上午,甘肃省气象局和甘肃省气象学会在兰州联合举办了主题为“观云识天”的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以期借此“窗口”展示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加强气象科普宣传,提升公众科学素质。

  在活动现场,气象专家结合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等热点问题,回应了公众关注的气象热点问题。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张大伟向中新社记者分析称,正如“观云识天”等气象谚语一样,传统二十四节气从未“失效”,也不存在“过时”之说。

  张大伟说,传统节气到今天为止还是跟现实相吻合的,只不过在一些个别年份会有所变化,尤其像厄尔尼诺、娜尼拉等异常气候条件影响下,传统节气的规律与民众现实体感可能会有所出入,但整体吻合还是非常好的。

  “传统节气中,定量化的东西相对比较少,精确度也没有那么高,但提供了一个大的范围和趋势,而现代气象学则更精准一些。”张大伟认为,二者之间可以互相作为一种借鉴或支撑,像“观云识天”这样的“古法”依然被广泛用于现代气象学研究中,只是随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不再面面俱到。

  张大伟表示,现代人了解气象知识的手段和方式多了,但是基本的依据还是通过如“观云识天”等“古法”得出。以前古人靠肉眼,现在是通过一些先进仪器设备,结合云层变化,湿度、水汽等方面,综合得出的数字化的信息,更直观地提供给民众,但它基本的来源是不变的。

  不久前,中国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中国人熟知的“节气歌”已沿用2000多年。

  对于民众感知到的节气渐变,甘肃省气象局副局长陶健红当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认为“值得商榷”。他说,节气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随着气候变化,每年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现在虽有如冬季变暖等异常气候出现,但传统节气总体上尚能反映当前“气候变化”。

  “近年暖的时间提前了,冬天的温度没有以前那么低了,因此传统节气和现在气候变化不可能是‘一一对应’。”陶健红表示,如何更好地将传统节气和现代气象学结合起来更好传承,这应该是未来气象学方面重要的研究内容。(完)

 

相关链接:

新报告揭示多个极端天气事件与气候变化相关
气候变化大会主席:期待与中国共同推动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科普:气候变化是否让鱼变傻
气候变化或致南亚等地1.2亿人陷入极度贫困
联合国欢迎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将于11月生效

 

相关链接:
联合国欢迎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将于11月生效
气候变化或致南亚等地1.2亿人陷入极度贫困
科普:气候变化是否让鱼变傻
气候变化大会主席:期待与中国共同推动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新报告揭示多个极端天气事件与气候变化相关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唐云云] [编辑:金慧仪]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