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所谓的人才,利用东部高校‘求人心切’的心态,在不同学校之间跳来跳去,不断刷新自己的薪酬标准,你说这个过程他的学术水平提高了吗?并没有!更夸张的是还有人最后跳了一圈后还回到原来学校,待遇翻了好几番,这对那些踏实做学问的人公平吗?
   
 您当前的位置 : 社会新闻>

东中西部高校之间抢人才 有些所谓人才跳来跳去不断刷薪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7-03-20 12:11

  有些所谓的人才,利用东部高校‘求人心切’的心态,在不同学校之间跳来跳去,不断刷新自己的薪酬标准,你说这个过程他的学术水平提高了吗?并没有!更夸张的是还有人最后跳了一圈后还回到原来学校,待遇翻了好几番,这对那些踏实做学问的人公平吗?

  本报记者 李 艳

  高校人才的流动问题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议话题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工程大学校长高岭、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等许多代表、委员都在不同场合对这一问题表达了自己的关注和忧虑。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更是提交了名为“关于在‘双一流’建设中规范高校人才队伍流动”的提案。

  “东部各高校对中西部高校的人才要手下留情”,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月24日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工作推进会上发出呼吁,称抢挖人才就是在掘中西部高校的“命根”。

  “双一流”建设成为继“211工程”和“985工程”之后,再次引发各大高校争抢人才的连锁反应,蔓延之势锐不可当。

  “帽子”人才跳一圈 待遇翻了好几番,终点又回到起点

  说起来,高校之间因为人才引发的“厮杀”并不是什么新现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曾有著名的“孔雀东南飞”——中西部高校的有实力教师被吸引到东部发达地区。

  此后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这种流动一直存在。

  东部发达地区的高校有地理、经济优势,加上各式各样的攻势,造成西部高校的人才流失十分严重。网上有个著名的段子,将兰州大学称为“最委屈大学”。说的正是这座历史悠久、曾经群英荟萃的西部高校在历次抢人潮中屡战屡败,甚至出现人才断档的惨烈局面。

  元培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洪文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东部高校在薪资待遇、发展空间、学科平台方面有很大的竞争优势。此外,东部地区的生活环境和管理水平比中西部高校好,也是吸引人才流向的重要原因。

  “双一流”的启动,进一步加剧了东部高校与中西部高校之间的人才竞争。“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以拥有长江学者、院士等高层次人才的数量来体现的。为了争取这些高层次人才,东部高校愿意高价抢人,而他们开出的优厚条件也着实让很多人无法拒绝。在这一背景下,中西部高校的人才形势更为严峻。”洪文说。

  一位西部高校的管理工作者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很多人认为这波抢人潮中受害的主要是能力和财力都欠佳的中西部高校,但实际上,很多东部高校也是受害者。他说:“有些所谓的人才,利用东部高校‘求人心切’的心态,在不同学校之间跳来跳去,不断刷新自己的薪酬标准,你说这个过程他的学术水平提高了吗?并没有!更夸张的是还有人最后跳了一圈后还回到原来学校,待遇翻了好几番,这对那些踏实做学问的人公平吗?”

  创一流不是抢“帽子” 业内期待上层有新动作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若以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科学家、院士等高层次人才的数量为依据来排名,“‘数人头’的做法助长了高校间的恶性‘人才战’”。

  人们不禁要问,在这波抢人潮中,高校到底抢的是人才还是这些人拥有的头衔?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在今年两会上表示,目前高校的“挖人”行为,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挖头衔”。只要有“头衔”,不管人才本身是否适应学校的具体情况,一律挖来。丝毫不顾人才引进后是否能真的把学科建设带上去,将所在学科建成名副其实的世界一流学科。

  在他看来,“双一流”建设需要有时间的沉淀。而现在很多高校却过于功利化,只顾一味地“砸钱”,并没有考虑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和文化究竟是什么,这对于高校的发展,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十分不利。

  “我们曾经针对业内人士做过不少的咨询和访谈,业内普遍还是期望管理部门能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比如设立薪酬上限,以及不以头衔论英雄。”洪文说,当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科学家、院士等等这些“帽子”与世俗利益绑定得过分紧密之后,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马敏在今年的两会提案中也建议,要精简名目众多的人才引进计划;并设置合理的工资“天花板”,以避免各高校间对人才的盲目攀比和竞相叫价。

  今年1月份,教育部印发《关于坚持正确导向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通知》,明确提出“不鼓励东部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高校之间不得片面依赖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显然也是注意到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

  人才流动应得到尊重 中西部高校发展一流学科是突破口

  在洪文看来,尽管这场人才抢夺战中大家都反对个别高校的挖人行为,也在争取早日结束这种“混战”,但是人才有流动的自由,这种自由应该得到尊重。

  他认为,如果要说这场人才抢夺战有什么积极意义的话,那就是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主要力量,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受到了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有利于优秀人才和团队将获得更好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些特定的时期人才流动十分自由,成就了许多大师和思想的争鸣。民国时期,不只是大学教授们能自由流动,中小学教师队伍也能自由流动。

  洪文认为,虽然目前的情况与历史不尽相同,但要求政府部门出政策限制人才流动是不现实的,中西部高校更应该从自身情况入手,寻求突破。

  坊间流传,目前在大学间,定价水平大约为:“长江”“杰青”学者“年薪100万元+1套住房+20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这样的“价格”,对中西部高校来说确实有点高。

  洪文表示,《实施办法》鼓励各地区突出区位优势重点建设特色学科。这也意味着未来国内的高校发展将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地方化的特点。他建议中西部高校在建设“双一流”过程中,还是要以发展一流学科为突破口。实际上就算北大、清华、复旦知名院校,也不是所有学科都是一流。

  中西部高校因地理位置和历史积累,在一些特定的学科极有优势,比如内蒙古的畜牧、农业学科、兰州的冰川冻土研究、甘肃的的敦煌和丝绸之路研究等都有不可取代的优势。洪文建议,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办高水平的专业,学科办好了自然有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筹码。

 

相关链接:

第五届贵州人才博览会3月底举行 将提供6000余个就业岗位
全国首家旅居人协会万宁成立 吸引着更多旅居型人才
广东第八批援疆干部人才队伍进疆满月扫描
贵州首次发布致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邀请函
何晓武:怎么留住人才是创业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

 

相关链接:
何晓武:怎么留住人才是创业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
贵州首次发布致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邀请函
广东第八批援疆干部人才队伍进疆满月扫描
全国首家旅居人协会万宁成立 吸引着更多旅居型人才
第五届贵州人才博览会3月底举行 将提供6000余个就业岗位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叶攀] [编辑:金慧仪]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