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3月23日电
新华社周相吉、王伟
川中丘陵农村,村民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短缺较为普遍。但今年春耕时节,田地里却是一片繁忙景象:拖拉机、旋耕机来回穿梭在田间地头,“欢腾”的小型农机正在忙着“闹”春耕。
23日上午,在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石湍镇万字格村,久宏源家庭农场的业主李学久的田里,拖拉机、旋耕机来回穿梭。“机械化耕作硬是好,方便又省事!”李学久说,去年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机播了30亩玉米,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实现了增产增收。今年,尝到甜头的他,已准备扩大机播玉米的种植面积。
在四川丘陵地区,随着土地整理项目的推进和交通设施的改善,一些适合丘区的农业机械也能作业。“以前种玉米,大家要去地里挖窝子、下肥料、播种子,按照这种搞法,30亩地要10个人耗时一周才能完成,人工费用要好几千元。”李学久说,更关键的是,农村找不到什么劳动力。
乐至县农业局负责人介绍,2017年,乐至县计划完成大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0.2万亩,其中玉米33万亩,水稻25.2万亩,红苕18万亩,大豆22万亩,土豆2万亩……这么大面积的种植,在青壮年村民几乎外出的乐至县,该怎么办呢?
“使用机械化耕作,很好解决了劳力不足这个问题。”石湍镇湍兴专业合作社社员唐祥友说,合作社从最初仅有两台收割机,到现在已发展有各类农机十多台,实现了整地、播种、收割一条龙服务。“机农结合”的新模式,不仅给合作社多带来了收入,也给周边农民提供了帮助。
记者了解到,以乐至县为代表的川中丘陵地区,正抢抓春耕有利时节,大力扶持以农机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农机作业服务龙头,大力推广适合丘区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目前,该县已检修各类农机3200余台次,将有7000余台农机投入使用。
“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农村尤其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乐至县农业局农技站站长李远鸿说,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不可能再使用“刀耕火种”式的生产方式,农业机械化在丘陵地区的推广也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相关链接:
川中“匠心” 我们身边的文物修复师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