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岐黄在一处岩壁下采菟儿茶。
入深山,尝百草,像猿猴一般攀缘在悬崖峭壁上采集药材,夜间露宿山间,用石头灶台生火做饭。这种职业就是采药人。年近70岁的吴岐黄已经在粤北的深山老林中采药50多年,是当地仅存的职业采药人。他走遍粤、湘两地大山,用采回的山草药治好了很多患者。立春过后,清明节前后,正是春季草药采集的高峰时节,也是采药人最忙碌的时段。近日,本报记者跟随这位老采药人,实地体验了一回采药人的艰辛。
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欢欢
清远市高田镇的一处山脚下,随着几声犬吠,吴岐黄端着一碗面条从屋里款步行出。因常年在野外采药,吴岐黄皮肤黝黑,身体看起来非常魁梧壮实。他的普通话带着当地口音,有些难懂。院子里,堆放着很多如木柴一般的中药切片,还有一些树枝藤蔓。
诗意生活:喝野菊花茶吃鲜花饼
“这是草珊瑚,专门制作草珊瑚含片的,也叫九节茶,清热解毒。这个是山龙眼,去水消肿,祛除产后风,也可治肝癌。这种是两面针,可以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以前用人工切,现在可以用机器了,方便很多。”说起中草药,吴岐黄很有神采。
院子角落还堆放着一堆干柴。徒弟阿兰说,这是用来炖煮沐浴汤药用的。泡草药浴要四大桶水,要用柴火煮,让草药中的精华完全溶于水。吴岐黄的两个徒弟每天轮流操作,凌晨3时就要起床熬药水。
柴房对面是熬药间,里面并排放着4口大锅,空气中散发着浓烈的中草药香。阿兰说,熬制这种草药需4-5个小时。
吴岐黄是中草药世家。他记得,祖父从小就带着他用中草药给村民们看病。他的中草药技艺,来自父亲的传承,也来自拜师学艺。他的师傅是梅州一个寺庙的老禅师。在他17岁那年,父亲打听到禅师经常在大山深处采集中草药,于是将吴岐黄送去学艺。师傅将他的名字从吴俊朝改为吴岐黄。
“采药是一门非常难学的技艺,光入门就需要5年时间。”吴岐黄说。需要辨识的中草药太多。认药也分一看、二摸、三闻、四尝。没有实物的草药就需要看医书,像《本草纲目》《唐本草》。当年师傅领他进门,首先教的是辨别有毒草药。毛地黄、大茶药(断肠草)、马钱子、夹竹桃、洋金花(曼陀罗)、雷公藤……师傅领着他挨个辨认,认错了就要挨板子。5年下来,他已经可以辨别200多种草药了。接下来学习如何在悬崖峭壁上打绳结,采集一些罕见的“仙草”。
吴岐黄的家就在山脚下。他用木板和藤蔓在院子里搭起一个茶棚。他喝的茶是从山上采回来的野山茶和野菊花,还用山上采的鲜花做成鲜花饼。生活悠然自得。
吴岐黄在山间拔草药。
行有行规:入山前要先祈福
69岁的吴岐黄依然每天上山采药。他的作息十分规律,晚上10点之前睡觉,早上5点钟起床,这是他50年来上山采药养成的生物钟。本报记者近日也跟随吴岐黄体验了一回深山采药。
头天晚上,吴岐黄就把进山所需的装备准备好了:一双登山鞋,一把柴刀,一个铲子,一个望远镜,两个蛇皮袋。蛇皮袋里装馒头、面包等干粮,还有一壶水,返回时装药材。平时一个人上山,吴岐黄还随身背一个小铁锅,装一袋米,一袋引火柴,带上打火机,用于迷路后露宿山间时生火做饭。
吴岐黄告诉记者,粤北山中有几百种山草药。小时候出去采药,凌晨3点钟就起床出发了,因为有些草药必须带着露水采。那时穿带钉草鞋,背竹篓。尽管竹篓边上缠着一圈布条,但一天下来背竹篓的地方还是要磨破皮。更凄惨的是穿草鞋爬山:天晴时一天下来脚上磨得全是水泡,需要用刺把水泡挑破,用布条缠住继续赶路。下雨天,草鞋行走泥泞的山路上像跳舞一样。半天下来,他就成了泥人。
早上5点多,天还没亮,厨房传来吴岐黄做早饭的声音。6点钟,吴岐黄带着两名弟子准时出发。行前,他先进行了“祈福”仪式。他燃起一支香,口中默念着山神、药王爷的名字,祈求保佑进山顺利。“这都是祖师爷传下来的。” 吴岐黄说,采药行业有很多行规。一是不管药材多贵重,不能全部挖走,要给后人留下药源。二是独苗、幼苗不采,让山间的草药能生生不息。三是上山前要祈福祭祖,默念神农、药王爷、山神的名字,祈求采到更多名贵药材,也希望山神保佑平安,避开野兽。四是和同伴进山要少说话,相互之间不直呼其名。
一小时车程后,一行人来到一处弯曲的羊肠小道。连日大雨,路面湿滑,藤蔓纵横,吴岐黄在前面用柴刀拨开杂草和树丛,如履平地。“这种叫做紫花地根,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女性乳腺增生有效。这是目镜草,有祛风湿、通络、降血压的功用。”吴岐黄向弟子介绍山中草药,如数家珍。
吴岐黄家里收藏着他在深山老林中采回的名贵药材。
遍访大山:能辨识800多种中草药
吴岐黄记得,小时候有位村民右腿被蛇咬了,问了很多医生都说要截肢。最后,父亲用中草药口服加药浴把毒退了。从那时起,他就觉得采药可以治病救人,功德无量。“等发现采药的苦,已经迷上没法退出了。”
他说,不同的山草药要在不同的季节采摘。有经验的采药人都知道一句顺口溜:春采茂叶,夏采红花,秋后采根,冬拾枯花。3月份开始挖盘龙参,4月份挖半枝莲,5月份是牛大力。
采药人,首先要有基本功。入山采药前要了解地形,山中有没有毒蛇猛兽出没。要像个土地爷一样有空就去巡山,遇到不认识的草药就问师傅,时间久了,山里哪个角落有什么草药,心里都有数。其次,采药人还要有好眼神和嗅觉。 “几百米开外的药材我都看得一清二楚。不仅靠眼看,还靠鼻子闻。”吴岐黄自豪地说。
记者发现,吴岐黄不走大路,专门走草丛,拿着柴刀一路披荆斩棘。“草药一般都在少有人走的地方。”吴岐黄说,清远有很多大山。到粤北韶关的丹霞山,再往北到湖南的莽山,山中都有很多中草药。50多年间,他已经访遍粤、湘两地的大山,能辨别出800多种中草药。对吴岐黄来说,漫山遍野的中草药都是宝,一年到头都采不完。
危险行当:在悬崖峭壁上“荡秋千”
在吴岐黄的记忆中,粤、湘两地的深山老林中有很多野兽、毒蛇,采药人从小就要训练出矫健的身手和野外生存能力,寻找水源、野果,认路,生火,这些都是基本功。如果被毒蛇咬伤,也要及时用草药解毒。“半枝莲、大叶七星剑、白花蛇舌草这些都能用来治蛇毒。”有时为了找一种草药,要在山中待上两三天,在山中生火露宿。
采药中碰到野猪、蛇更是常有的事,还会失足掉落,轻则摔伤,重则粉身碎骨。30多年前,在韶关的岩壁上采集草药时他不慎滚下了山,险些没命。所以,在悬崖峭壁上采集名贵药材,通常需要两人同行。绳子一端系在山顶的大树、岩石上,另一端拴在腰间,如果山顶没有可以固定的岩石,就让一人坐在山顶,把绳子系在腰上,抱住山上的岩壁,另一端拴在采药人身上,慢慢放下绳子。采药人在岩壁上缓慢挪动,寻找药材。他把这个过程形容为在悬崖上“荡秋千”。“有些悬崖土质松软,除了担心自己跌落悬崖,还要防止从山顶上滚落石头。”
1965年,吴岐黄刚开始学采药时,站在几百米高的悬崖顶时,双腿也有些发抖,但经历多了就习惯了。“年轻时就像猴子一样,百十米高的悬崖,爬下去也不怕。一天走上百十里路不是问题。”如今,他岁数大了,也不再冒这个险了。
最大愿望:把采山草药技艺传下去
吴岐黄在高田镇名气不小,几位村民告诉记者,村民们平时有个头疼脑热都会去找他,他也是镇上唯一一位专职采药人。“他用的是中草药,毒性小。他那里经常有别人治不好的病人送过来。”
让吴岐黄担忧的是,自己快70岁了,上山越来越困难,而自己这一身好手艺却没有人掌握,恐怕要失传。为此他收了两个徒弟。但对于学习效果,他不太满意。“现在才学了皮毛。山草药技艺,靠的是苦功,要坐冷板凳,三年五年在山里摸索。天天在深山老林里,有时还要露宿山野,现在的年轻人难吃下这种苦。”吴岐黄希望有更多的有心人来找他学艺,他也很乐意将自己采山草药的技艺和疗法传承下去。他还向清远市清新区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以此让这种传统文化发扬下去。
记者体验:
深山奔袭12小时
他如履平地
冒雨在杂草中走了两个小时,吴岐黄却毫不喘气,依旧趴在草丛中,挑选草药。有些根系埋藏较深的,他就用小铲子将根部的泥土挖松,慢慢掘出来。中午12时,在一处十几米高的岩壁上,吴岐黄像猿猴一般攀了上去,惊呼“快看”,语调中满是惊喜。这是一种高约10厘米的小草,星星点点的浅紫碎花顺茎盘旋而上,像一条小龙。“这种草叫盘龙参,只在清明前后才有,一天下来找不到两三株。比冬虫草还珍贵,一两能卖几百元。可以治疗痛风、糖尿病、高血糖。闻起来像人尿,熬出来的水却很清香。”吴岐黄挥舞着双手,一口气说了一大段。
挖草药也需要技巧。一位弟子把一个药苗挖断了,吴岐黄大呼惋惜,让她把断苗捡起来。“药材是采药人的心血,半点也不能浪费。”吴岐黄边说边向弟子展示如何用好药铲。“铲子要贴地,用巧劲。熟练的采药人,一铲子就出来一棵,一天下来能采上百斤药材。”
午饭吃的是早上带的馒头,喝的是山泉水。开饭之前,他掰了点馒头丢在地上,口中念念有词:“药王爷、山神爷保佑。”休息半小时后,一行人继续开始寻药之旅。
“平地上能采到的都是普通草药,想采到‘仙草’就要爬悬崖峭壁。”吴岐黄说,珍贵稀有的草药往往生长在人迹罕至之处,比如七叶一枝花、何首乌。
到傍晚6时,天色已经擦黑,奔波了12个小时的一行人开始下山。吴岐黄依然健步如飞。
相关链接:
女子照顾瘫痪丈夫15年不离不弃 独自上山采药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