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雪君
“河流治理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兼具的工作,海口美舍河治理并不单单只是治水,而是摸索‘金山银山’之路的具体实践,是一场不能输的‘战役’,从中不难看出政府的决心和魄力。”26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美舍河生态修复项目顾问邓新兵可谓一语中的。
一顶草帽,一副眼镜,两脚黄泥,皮肤黝黑,语速飞快,说干就干,每日奔波于美舍河各个示范段的角角落落……这便是邓新兵留给大家的印象。他是三亚市园林环卫局副调研员,也是海口美舍河水体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支援干部。他告诉记者,“河道治理和生态修复是全国性的难题,海口治水以美舍河为试点,敢于啃这块最难啃的骨头,直面17年未解的难题,本身就是一场战役,而且是主动迎难而上。”
一个治理 四个“造福”
美舍河生态修复如何让广大百姓受益?如何点土成金、打造滨河新业态?“相信这是海口市大力整治31条水体的初心,也是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压力之大难以想象。”说起海口美舍河治理,作为三亚“城市修补、生态修复”项目的一名负责人,邓新兵感慨良多,“海口是省会城市,有不少人口密集的老城区,水体治理涉及方方面面,比三亚河的治理复杂太多。”
正可谓难题亦是机会,若能解决便能成为优势。“海口是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如果在改造城市环境中能形成长效的良性循环,势必能有力提升整个城市的竞争力,造福百姓。”邓新兵告诉记者,一个水体治理项目,带来的至少是四个方面的福祉:能够促进城市更新发展、城市功能修补、城市生态修复、人民的共享,“这将让‘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不再是一句空话,所以虽然难,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再难海口市委市政府也选择迎难而上,希望还清流于民。”
小细节决定大成败
河流治理耗时漫长,耗资巨大,河流的污染往往只需要几年或者更短时间。《美舍河水环境专项整治方案》中,“海绵调蓄、控源截污、分级净化、科学运营、循环利用、人水共融”24个字成了美舍河治理的总思路,但简短的24字背后,都是无数难题。
“‘外源减排、内源清淤、水质净化、清水补给、生态恢复、综合长效’,短短几个字,旨在全面恢复河流生态,却是字字都是文章。”邓新兵分析说,“水体治理工程浩大,杂事繁多,每一个小细节都能决定成败。”
一套做法 不断探索完善
海口从美舍河这块最难啃的骨头入手,把它作为城市水体生态修复试点项目,选取5个生态示范段同时开工,并以此全面推进海口水体治理。“三亚‘双修’‘双城’经验在30个试点城市中是比较成功的,将三亚经验引入海口,算是有了一套基础做法。”邓新兵说,“作为省会城市,海口要挖掘的潜在价值更大,5个生态示范段的选择很有代表性,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将为改造城市环境、重塑城市形象积累更丰富的经验,真正做到将民生放首位,让绿于民、让路于民、让景于民、让海于民,把人融在自然环境中。”
(海口网3月27日讯)
相关链接:
海口美舍河长堤路示范段透水混凝土路面基础铺设完成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