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共享”与方便共存、与秩序共融、与绿色共建,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智慧与胸怀。
前几天去了一趟北京,一下子就被共享单车吸引住了。下载APP,注册,交押金,然后就可以随时随地使用了。
当时还想,这种单车什么时候能到我家门口。很快,我生活的城市里出现了类似产品“公共自行车”。
与共享单车由企业投资不同,公共自行车是政府投资建设,企业运营管理。而二者最终的目标都是要促进城市绿色交通出行。从细节的对比中不难发现,公共自行车确实需要好好看看共享单车的发展。
首先看优点。城市公共自行车,必须先办一张本地公交IC卡,存取车要到固定的车位上进行。换句话说,如果是外地人想骑这个车子,必须先去办一张本地的公交IC卡,这跟手机上下载APP比起来,有点麻烦。除了办卡不方便,车辆要停到固定车位似乎也不很方便。
有大数据统计发现,共享单车承担解决的行程一般都在一公里之内,也就是说,基本都是从公交站、地铁站到家、单位这最后的一点距离。那么,走一段路去取车,再走一段路去还车,是不是有点折腾?
其次,也看看人家的不足,别犯同样的错误。
虽然说在不少城市,共享单车理论上激发了人们绿色出行、使用公共交通的欲望,但在融入城市之前有些问题还须提前考量。比如,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城市道路不断加宽。这种加宽很多是以自行车道的窄化甚至消失为代价的。从自行车大国,进化到汽车大国,现在又要重新提倡自行车出行,空间的博弈不可避免。再如,在不少城市,共享单车的摆放无序都成了让人头痛的问题。随意丢放,甚至堵塞公交车通道,这绝不是“共享”应该追求的目标。
如何让“共享”与方便共存、与秩序共融、与绿色共建,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智慧与胸怀。
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共享单车品牌组团参加,共享经济也成为分论坛的关注点之一。不难想见,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经验的成熟,共享单车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共享经济融入各个城市发展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对地方政府来说,应该早着手早研究,并尽早拿出量体裁衣的本地方案。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