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4月4日是我国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与诸多民俗佳节被异化为购物促销的盛宴不同,清明节带给人们更多的,当为对丰盈厚重的文明积淀和文化蕴含的反思与传承。这既是匡扶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现实需要,更对激励国人追梦前行具有积极意义。
作为清明节的“规定动作”,祭扫祖墓、追思先人的民间习俗由来已久。这似与古人们的一种原始认知不无关联,即把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阴阳交替视作大自然为仙凡两界交流对话提供的沟通时机。后人通过对先人墓地的清扫、添土、拜祭、献花,既表达对逝者的离别之苦、思念之切,祈祷他们的亡灵在天国安息,更祈求先人降吉祥于子孙,庇佑后代事业有成、光宗耀祖、身康体健;同时也让先人的墓地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崭新气象。
传承清明节扫墓文化,重在倡导慎终追远、敦邻睦族的孝亲理念与感恩情结。人们应该力求以简约、环保的文明方式寄托哀思,突出缅怀逝者德行、弘扬先人品格、实现前辈夙愿的祭拜主旨。这种孝亲与感恩,不应只局限于对自己的家族先辈,需放大至对民族历史的追忆和对英模先烈的敬仰。要通过包括网上祭祀在内的各种方式,弘扬孝道、重温历史、纪念先烈,引领和培育尊老敬老、知恩图报的美德风尚。
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更有着适于春耕播种的时令特征。从“立春”的春意萌发,到“雨水”的润物无声,再经“惊蛰”和“春分”的蛰虫出动与地气回升,“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的清明节堪称农事开端的标志性节日。正所谓“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一年之计在于春”。传承清明节中“插柳”习俗,就当不误农时季节,切实抓好植树造林等农时活动,并由此激发起人们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责任担当。
阳春三月,桃红柳青,溪河泛碧,正是人们祛阴补阳、赏花游春、强身健体的大好时节。拔河、踏青、祓禊、荡秋千、放风筝等清明传统活动,既有舒筋健骨,为应对农事繁忙积蓄力量之意,更是亲近自然、不负春光的实际体现。传承清明节传统文化,就当崇尚天人合一、敬畏自然的人生理念,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携带亲朋好友结伴踏青、领略美景、增进亲情。
既有对往者的哀悼和对死亡的感怀,又有春木枯荣、岁月轮回对人心的抚慰与疗伤,面对“悲欣交融”的清明节,人们当有更为深刻的人生体悟与价值拷问。莫负先人、铭记来路、勿忘初心、无愧时代、不辱使命,应是国人对清明节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与现实传承。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