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工人们埋头背着石头,一点点为湿地挡土墙填着料……4月7日中午,气温达32℃,但在美舍河凤翔段三级湿地建设项目上,数十名工人忙得不亦乐乎,他们用汗水将美舍河浇灌得越来越美。7日上午,美舍河湿地公园凤翔段三级湿地试验段的台地经过不断调试水位后完工,发黄污水首次全程经过三级湿地梯田过滤后变为清水。
美舍河过去是怎么样的?现在又在进行怎样的治理达到如此好的效果?未来的美舍河又将呈现怎样的“容貌”?连日来,记者走访美舍河治理现场,采访美舍河治理专家,为大家一步步揭开美舍河美丽容颜。
三级湿地试验段初步发挥部分功能。记者 黄一笑 摄
污水经过湿地梯田过滤后变为清水。记者 石中华 摄
记者 罗津
过去
蜿蜒美舍河惹人怜
“美舍河的两岸,曾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河水清澈见底。一到傍晚,很多人会沿着河流的方向漫步前行……”美舍河是一条纵贯海口南北的主要河流,被称为府城地区的母亲河,回想起美舍河过往的景象,河畔的大多数民众都描述着这样的一幅美景。
很多人不知道,过去的美舍河不仅水清岸绿,而且并不叫美舍河。记者翻阅历史,发现《琼台志》、《琼山县志》有记载:在宋代,美舍河别称龙潭水(因源自龙潭)、南溪水(因从府城南流过)、南桥水(因流经府城南桥);明朝时多称学前水,因该水从位于府城的琼州府学宫和琼山县学宫前流过,因而又称学前水;清代起多称潘公河和美舍河。
而在美舍河中游的海口市琼山区河口村,许多老人现在还习惯将美舍河称为“河口河”。据河口村的老人说,美舍河在府城东南河口村附近分成两支,一支流入南渡江(现已干涸),另一支流经府城东门、攀丹村、五公祠、夏瑶村和白龙、美舍等海口东部城区,在长堤路和平桥东侧汇入海甸溪,再由海甸溪从海口新港处流入琼州海峡,所以大家叫它“河口河”。
这么清澈的水,发源地又是哪里呢?据市水务局专家介绍,羊山水库和附近湿地不断补给着沙坡水库,而沙坡水库正是美舍河的发源地。据了解,美舍河从上游的沙坡水库流至和平北路桥东侧,流进海甸溪再入海,上游称苍峰河、下游称美舍河,干流河长22.7公里、流域面积为53.16平方公里,河宽10米至220米,平均坡降1.90‰。
而羊山水库的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在多方打听下得知其来自玉龙泉,在海口绕城高速与观澜湖入口处,记者见到了它:泉水如今水量虽然不大,但水清澈见底,一群群小鱼结伴畅游。“过去,我们常常来这里接水煮茶喝,水质非常好。”龙婆西湖庙里,附近村民林先生告诉记者:“炎热的时候,我常常带着儿子来这游泳,但如今水量小很多了。”
随着时间的推进,美舍河如今已呈近老年性河谷形态,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河谷从地貌轮回的角度可分为幼年谷、壮年谷、老年谷,当河流经长期发育到老年,谷地非常宽展,比降很小,水流流速甚缓,主要为旁蚀和沉积,会形成宽广的谷底平原。
然而近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美舍河河道逐渐萎缩,水质逐渐变差、浑浊。农业、养殖业等面源污染,管网不完善地区污水直排;硬质护岸等三面光,污泥清理慢;缺乏有效的、系统的治理措施……
美舍河,渴望新生。
现在
海绵理念绣好美舍河花
如何让美舍河重焕生机?海口找到了答案——几个月来,我市以“海绵城市”理念生态治水,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的多元系统水环境提升战略,立足将美舍河打造贯穿城区南北的重要水生态景观廊道。
修复后的美舍河鲜花盛开。记者 张 洋 摄
治水先治污。为强化源头管理,加强环境监管、加大处罚力度,确保美舍河水体环境安全,从今年开始,环保部门通过每天3次以上定时或不定时巡查的方式,对美舍河周边500米范围内的污染源进行全面排查,定位拍照记录各个排水口、排污管,摸清污染源点位;并将美舍河沿岸和上游的沙坡水库划为8个责任段,设立18块分片管理责任牌,分别标注责任段范围、责任领导、巡查人员、巡查事项、举报电话及监督电话。环保监测部门分别在美舍河2号桥段、中山南路布设2个点位,沙坡水库坝下、美舍河丁村段布设6个点位进行取样监测,及时掌握美舍河水体水质现状;同时,开启美舍河沿岸专项整治夜间巡查工作,凌晨突击查处违法排污企业。此外,我市摸清排污口和雨污水混接、错接问题症结,排查雨水管网约216.8公里、排水口338个,系统制定清污分流、分散污水处理厂布局的方案,控制外源污染物直排入河,彻底解决污水直排带来的污染问题。
“如今,美舍河被打造成为‘水安全的河’、‘有生命的河’、‘有文化的河’、‘社会的河’、‘经济的河’。”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告诉记者,“水安全的河”是指美舍河治理后能与洪水成为“朋友”,能最大限度地把水留住和把水安全排入海;把美舍河变成一条有生命的河,提升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目前正让美舍河变成一条河底有水草浮动、河中有鱼虾漂游、河岸绿树成荫,真正有生命力的河。
不仅如此,还将美舍河分为五段,因地制宜分段治理。美舍河从入海口一直到国兴段的水体都有一定盐度,均具备种植红树的条件,已开始选定栽种红树;高铁沿线段河边上,安装了38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日处理污水流量达到7500立方米,将劣五类水质净化为达到城市一般景观要求的五类水质,同时满足国家污水处理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排放标准。
凤翔段梯田湿地,是美舍河用“海绵”理念开展生态修复的点睛之笔。俞孔坚说:“同时,美舍河的治理保留着两岸的田园、菜地,在加上人工湿地水净化技术,这种历史文化和科技的展示,恰恰展现了美舍河是一条‘有文化的河’。”
从4月6日开始,我市在三级湿地试验段种植水生植物,截至当天18时许,一、二、三级台地的水生植物全部种植完毕。据了解,此次种植的水生植物一共5000株,分别是再力花、花叶芦竹、香彩雀、水生美人蕉、翠芦莉、睡莲等6种适宜海南气候的本土植物。
“第一级台地种植了三种植物,分别是花叶芦竹、水生美人蕉、再力花;第二级和第三级台地都种植了两种植物,香彩雀和睡莲;在二级和三级台地之间的人行栈道边上有个植物种植池,里面种植了翠芦莉。”凤翔公园工程项目负责人介绍,这些植物是按照抗污能力的强弱分级种植,逐层对污水起到净化作用。同时,睡莲、美人蕉还对污水中的重金属有显著净化效果,不仅对污水起到一定的吸附作用,还可以起到景观美化作用。
一系列的治理创举和好做法正有序开展,得到了很多人的点赞。“海口的生态治理走在全国前列。”在调研完我市美舍河的治理情况后,我国城市规划顶级专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凯如是说。
美舍河,美貌正恢复。
未来
美舍河成城市更新示范
水岸同治是三亚生态修复支援干部邓新兵的生态修复理念,他说:“现在,海口正在美舍河河道两岸修建亲水栈道,并在两岸进行植物规划。接下来,将利用变化多样的水生植物构建层次丰富的滨岸植被体系和人工湿地,发挥生态栖息地和景观河道水源净化功能。”
美舍河治理国兴桥段成果图。记者 黄一笑 摄
未来,还将对美舍河所有的岸线和河床进行生态修复,退堤还河、退塘还湿,将硬质的河床护岸,改造成符合水文学、河流动力学的岛屿、滩涂、湿地,经过台地、梯田的芦苇、苍蒲、荷花等湿地植物层层过滤,净化水质,构建可呼吸的生物多样性水生态系统。改变以往单一目标的工程性手段为系统多元、标本兼治的治理模式,长效提升水体环境,打造海口贯穿城区南北的重要水生态景观廊道,一条“水清、岸绿、景美、民乐”的生态景观廊道正迎面走来……
有美貌,还不够。如何将“海绵城市”和“经营城市”理念完美结合,实现生态经济“双丰收”,实现生态和经济良性发展?“未来的美舍河,还将被打造成‘经济的河’。美舍河治理好了,能有利于城市更新发展,能让美舍河沿岸很多棚户区进行改造,并打造成住宅、商业小区等,让土地价值得以真正体现。
不只是凤翔公园,美舍河的治理能让周边土地价值提升。同时,我市还将结合城市更新改造,腾挪出的用地空间,提升水体环境和完善基础设施,带动水系周边土地的综合利用及价值提升,并最终实现人、水、城的和谐发展。
“接下来,将充分利用美舍河优美的绿化带、湿地公园等资源,打造以休闲产业为主的滨河新业态。据了解,美舍河国兴大道段未来将打造成酒吧一条街。”邓新兵告诉记者,美舍河环境越好,就越能吸引新业态在美舍河沿岸形成,人们才会更主动、精心地呵护美舍河,这样才能把美舍河的资源既得到有效利用,又能让保护和发展得以良性循环。
美舍河,正成为海口的新经济增长极,让人民受益最大化。
相关链接:
美舍河凤翔段三级湿地蓄水实验开启净化之旅 浊水过梯田 清流涓涓来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