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海南新闻>

海南七旬老者4年抄书400多万字 记录家乡历史变迁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7-04-10 13:30

  七旬老者陈瑞森四年抄录图书四百多万字,卷长四公里

  手书记录海南是一种幸福

  陈瑞森先生展示自己抄录的书稿。

  书柜一角,装满了老人抄录的文稿。

  文图海南日报记者 徐晗溪

  阅读一部24万字的文化专著《中国人的根与魂》需要多长时间?2016年12月21日,73岁的陈瑞森老人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将这部著作手抄笔录,书稿加起来有156.8米长。在他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十遍不如抄一遍,抄书不仅能够笔录精读阅读精髓,还能修身养性涵养性情。

  2012年,陈瑞森在退休后的第8年开始着手抄写《中国通史故事》等图书,时至今日,他已累计抄写400多万字的书稿,这些手稿连起来大概有4公里。他说,他还要继续写下去,不仅要笔录别人的著作,还要自己写书,记录海南历史之变迁,为家乡建省30周年献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笔录阅读当“养生法宝”

  近日,海南日报记者在陈瑞森家中见到了他,老人看上去红光满面,气色很好,他笑称笔录阅读是他的“养生法宝”,希望能够分享给更多的人受益。

  陈瑞森出生于1944年,是个土生土长的海南人。1969年,他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贵州工作,18年后,他回到家乡,先在澄迈工作3年,后分配到海南省科技厅,一直干到了退休。

  退休后,陈瑞森觉得日子过得很慢,一开始,他没事就下下象棋,去公园里散散步,可时间久了,就想着要给自己找点事做。

  “运动与读书,一个能锻炼身体,一个能训练大脑。”陈瑞森的生活一向很有规律,每天早晨睡醒,他都会在床上举哑铃,锻炼个把小时再起床。在他看来,运动有了,如果再能坚持阅读的话,生活一定能更加充实。

  老人信奉“活到老,学到老”,为了更好凝聚精神阅读,他选择用抄书的方式笔录精读。“刚开始我是用毛笔抄,抄着抄着,发现毛笔抄书很繁琐,还要做很多准备工作。”

  在抄坏了数支毛笔后,陈瑞森打了退堂鼓,可就在犹豫之际,他想到了中性水彩笔,这种圆珠笔出墨快,不仅使用方便,有的水彩笔也能写出比较厚重的字体,这令陈老倍感喜悦,便越写越顺手,竟一发不可收拾,坚持写了4年之久。

  老人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找来用过的水彩笔拿给记者看,这些用过的笔杆、笔芯都被他整整齐齐地收纳归类,18、19只一捆用橡皮筋系着,一个小盒子里光是用过的中性笔就装了22捆,甚是壮观。

  追随海南发展之步伐

  儿子陈清江笑称父亲是“处女座”,做事一丝不苟,这些抄录的书稿都被老人细心归类整理,并附上书目、书签,内容一目了然便于查阅。“只要抄得动,我就继续抄,等以后写不动了,我就看自己的手稿。”

  “风云一纸书天下,在字里行间,与创业者同行,兴之所至,信手写来。”陈老将对历史有贡献的人统称为“创业者”,他认为,读历史能够获得智慧,而通过笔录的方式阅读历史书籍,则有一种“穿越”的感觉,似乎能够回到过去,与“创业者”一同品味历史中的人生百态。

  陈瑞森将40余本书分为6大类,每一类都有一个不同的主题,如“中国大工程”、“领袖的风度”、“快乐人生”等。像《世界科技百年》这本书被归为“世界的脚步(国外部分)”,《中国人的根与魂》则被归为“中华民族的脚步”,其中,“海南省的步伐”这一门类是老人笔录精读的重中之重,已抄写160余万字。

  他先从《决战海口,解放海南》这本书捋顺海南的历史,接着分时间段笔录海南历史:建省头十年、建省第二个十年、旅游岛建设五周年。陈清江告诉记者,父亲每天坚持阅读《海南日报》,从中选取相关内容笔录整理,以此记录海南建省后的发展变化。

  “《海南日报》是用特区精神办报,用文字记载传承海南历史文化。”陈瑞森手头就放着最新的报纸,虽然是当日的报纸,却看上去很旧,想必老人摩挲着反复阅读,他对《海南日报》的记者如数家珍,尤其推崇记者官蕾的著书《道路与使命》,并将这部约40万字的著作悉数抄录。

  老人的目光并不局限于过去,他用笔录追随海南的成长,密切关注海南的动态发展,记下“海南航空公司”、“海南华侨”“环岛高铁”“海南2015”“航天海南”“博鳌论坛”“海南2016”,并整理出“海南建省三十年思考”系列。

  “我上大学的时候,海口还没有红绿灯,而现在的海口已经越来越国际化了。”已到古稀之年的陈瑞森可谓是看着海南一步步地成长,家乡一砖一瓦的变化都令他颇为振奋。

  “我就是要书写一种正能量。”对他来说,每一次的书写记录,都是在回望一种幸福,一种家乡与祖国富强的幸福感。“这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眼中的海南梦,一个海南人献给海南建省30周年的礼物。”

  “我要一直写下去!”

  明代文学家张溥的书房即是七录斋,取其抄书“七录七焚”之意。关于抄写,古人多有论述,如“看一遍不如读一遍,读一遍不如抄一遍”,再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等。和看、读相比,抄是最辛苦的,也是最有效的。

  陈瑞森却不以苦,反而很享受笔录阅读的乐趣。他说,四年时间笔录精读四百多万字,四公里长卷的事实足以证明——笔录精读是一种很实在、一举多得的精读学习方法。“一是时间上,一分钟都不会走神,效率高;二是成果上,一个字都不会丢失,积少成多。”

  笔录的手稿记录了他的“悦读之旅”,他称他在一次次的笔录中,“穿越”到书中,与历史人物感同身受世事变迁:看秦皇朝如何为中华民族奠定基业,跟着学者易中天先生品读中华民族古老智慧,更是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不忘学习党的纲领、方针与政策。

  陈老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坚持与时俱进,除了关注历史,他也思考着我们怎样才能打好扶贫攻坚战。“智慧来源于知识,知识的增长源自于阅读。”在他看来,多读书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才能向周边的人传递“正能量”。

  “我们常说建设学习型社会,笔录精读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比如在家里,父母笔录精读就能很好的增进家庭学习氛围。”陈清江有感而发,“言教不如身教,这样对教育子女后代是一个非常好的引导。”

  在许多人看来,陈瑞森抄写四百万字的书稿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可在陈老看来,这项工程并不是贵在宏大,而是难在坚持。他称自己每小时大概能抄写1200个字,每天能抄6000字,所以能用一个月的时间抄完《中国人的根与魂》。“每小时1200个字并不算抄得快,有时我还能抄1500个字呢。”

  对老人来说,一开始这是一个个人行为,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受益于抄录精读,便想分享给更多的人。“能有一个小车子的话,可以把这个改装一下,将这些手稿陈列其中,这样就能让更多的人看到。”陈老认为,大家眼见为实,当人们看到这些手稿,说不定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加入笔录精读的队伍。

  “我们要学着在碎片化阅读中,让心慢下来,稳下来。”陈老希望自己可以感染更多的年轻人,让他们养成读书阅读的习惯。他坚定地告诉记者,自己要将笔录精读进行到底,在明年海南建省30周年之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乡海南庆生。

 

相关链接:

生命不息运动不止 海口七旬老太坚持打篮球60余载
女儿当医生太忙 七旬老母挂号就诊只想看看女儿
七旬老人用10年建起空中花园 徒手搬土约20吨(图)
七旬老人义务维权12年 帮助挽回损失上百万元(图)
七旬老人手写64万字小说《隋文帝》 望搬上荧屏

 

相关链接:
七旬老人手写64万字小说《隋文帝》 望搬上荧屏
七旬老人义务维权12年 帮助挽回损失上百万元(图)
七旬老人用10年建起空中花园 徒手搬土约20吨(图)
女儿当医生太忙 七旬老母挂号就诊只想看看女儿
生命不息运动不止 海口七旬老太坚持打篮球60余载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徐晗溪] [编辑:金慧仪]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