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空前力度开展生态保护与建设,呵护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最大本钱
海南“增绿”“护蓝”全面发力
记者周晓梦
生态,是海南发展的生命线。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时指出,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加倍珍爱、精心呵护。他希望海南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着力在“增绿”“护蓝”上下功夫,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当个表率,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海南牢记习总书记嘱托,近年来以空前力度开展生态保护与建设,密集出台系列举措: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持续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海岸带专项整治;探索在绿色、低碳和循环的道路上推动更高水平发展的新路子。
在一脉相承又层层递进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海南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升对经济发展大局的把握,擎起大旗、力当表率,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辨证选择,深深刻入前进的每一步。
守住呼吸新鲜空气的幸福
我省抓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机遇,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为全国提供“海南经验”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飞泉泻万仞,舞鹤双低昂”“丹荔破玉肤,黄柑溢芳津”——犹记得4年前,习总书记引用苏东坡的这三句诗夸赞海南的生态环境,称在海南可大口呼吸新鲜空气,“何其幸福”。
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珍存这份记忆和嘱托。
2015年,海南在全国率先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编制完成《海南省总体规划》,开篇总体布局即以“严守生态底线、优化经济布局、促进陆海统筹”的空间发展思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资源消耗上线、环境质量底线,确保全省生态安全。
我省把划定的11535平方公里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和8316.6平方公里近岸海域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落到山水林田湖,落到乡镇城邑;并专门组织制定《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试点工作方案》《海南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开发建设管理目录》和《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让生态红线真正划得定、守得住。
省情特殊、责任特殊。海南牢记习总书记指示,积极担当政治责任与使命,加倍珍爱、精心呵护不可多得的自然财富和生态优势——
我省在澄迈、琼中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进一步从领导干部考核上为保护生态树立导向,从源头、制度层面构建生态环境防护网;目前,全省所有市县全部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成为全国唯一的全省域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的省份。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和路径,海南的认识更加深刻,按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处理好部分与整体、个体与群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我省积极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立法保护、管理目录、绩效考核、生态补偿和监管平台“4+1”制度创新,着力构建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制定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环境保护督查制度、推进环评审批制度改革……
海南抓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在全国视野中树起一座风向标。
增进良好生态环境的民生福祉
我省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空前,持续深入开展多项专项整治,走出环境质量持续全国领先的“海南路径”
从宏观到微观,从决策到举措,海南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力度明显增强,环境治理原动力逐渐被激活,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逐步提升,展现出坚持生态立省战略的魄力。
“这是给后代留下后路,是在做好事啊。”在儋州市白马井镇寨基村,村民张志雄在得知自家经营的海边餐饮店是海岸带违法建筑后,他便主动请人,把约3.4亩的建筑全部拆除,不再违法侵占海岸带经营。
张志雄的选择,是我省开展海岸带专项检查和整改行动的真实写照。除了守护蓝色海岸带,海南还以问题为导向,对城乡环境、大气、土壤、林业、水体等领域存在的生态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瞄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以统一的步调和要求,频频出招,守护我省的生态底色。
这生态底色,是随处可见的绿色。截至目前,我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2.1%,森林覆盖率保持年均0.3个百分点的增长。去年,全省完成了11.9万亩的林业生态修复及恢复面积,绿化宝岛大行动完成造林15万余亩,并有323万亩湿地被纳入生态红线范围。
这生态底色,是云和天的蓝白配色。去年,我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4%,提高1.5个百分点。建筑施工扬尘、机动车尾气、工业粉尘、燃煤锅炉、黄标车尾气等“乌烟瘴气”,被有序整治清理。
这生态底色,还是河水日渐回归的清澈。作为全国率先开展河长制试点的8个省市之一,全省64条主要城镇内河(湖)全部实行了市县领导任河长的河长制;全省城镇内河(湖)水质达标率由去年年初的4.7%上升到42.2%。
习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曾说:“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海南的把握更加到位,补齐短板的目标更加具体,环境质量改善的核心更加凸显,环境管理转型稳步推进。
扫描海南曾经走过的足迹,增绿、护蓝、减排、治污、专项治理、建保护区、生态检察……海南每一项生态环境治理的措施,都瞄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持续健康发展的靶心,提升环境治理水平与管理的能力。
在保护中发展 在发展中保护
我省将生态文明理念持续转化为实践,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提供绿色发展的“海南答卷”
在历史的纵轴上,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大趋势已不可阻挡;低碳、绿色、循环作为一个大方向,已不可阻挡。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我省从产业结构、发展方式、能源结构调整入手解决环境问题,把生态环保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的重要举措。
“我们宁愿增长慢一点,也坚决不上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省委书记刘赐贵掷地有声的承诺,是始终坚持生态立省战略不动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精心呵护海南生态环境的体现,也是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以及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环境质量的坚定选择。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深刻把握中央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并自觉融入发展实践,就是要将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要求落实到位。我省紧紧围绕生态立省战略,保护好海南的青山绿水,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早上起来一呼吸,空气都是甜的。”今年春节期间,来自成都的游客曹先生给朋友打电话,分享了自己在五指山市自驾游的美妙感受。这发自内心的声音,是对海南生态环境魅力和旅游体验的点赞。
着眼长远发展,海南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把十二大产业作为主攻方向,释放绿色无污染产业的生态红利。去年,我省新注册互联网企业1200多家,互联网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22亿元,增长33.6%,腾讯、新浪、爱奇艺、阿里巴巴、金山云等一批互联网巨头落户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突破70%,两年间共创建34家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27个项目开工建设,成美国际医学中心、一龄抗衰老中心等8个项目已经或即将试运营……
十二大产业增加值增长10%,快于全部产业2.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91.3%。绿色无污染产业,正在成为海南发展的新动能。(本报海口4月12日讯)
相关链接:
系列述评|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提升国际化水平
述评|为特区发展闯关 为全国改革探路
述评| 迎接省第七次党代会 谱写海南发展新篇章
以新进展彰显新成效--落实两会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述评
述评:开拓进取 自信担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彰显中国气质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