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述评五
我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眼长远调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十二大产业蕴育发展新动能
-海南日报记者 况昌勋
在中国人的眼里,春寓意萌发与生机。与全国一道步入经济新常态的海南,也在爬坡过坎中蓄积能量,坚定“入春”,正在萌发新的活力。
十二大产业、六类园区、五网基础设施、“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全域旅游、“两个暂停”……这些响彻琼州大地的经济热词,既是洞悉海南经济走势的“窗口”,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新理念新战略的海南实践与生动注脚。
省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特别是最近两年,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尤其是习总书记对海南的重要指示精神,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创新为引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成形成势。
问题导向寻找靶心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为什么农民辛苦种出的农产品卖不上好价钱?为什么消费者花大把钞票去国外购买马桶盖、电饭煲?为什么大好山河留不住国人出境游的脚步?一个上海产“双色冰淇淋”西瓜可以卖200元,我省西瓜如何卖得更好?
海南坚持问题导向,抓住经济新常态发展机遇,承接和吸引不断富裕起来的13亿国人的庞大消费。
“做强做精做优热带特色农业,使热带特色农业真正成为优势产业和海南经济的一张王牌”“加快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服务业产业体系”。2013年4月,习总书记在海南考察调研时,对海南产业发展作出了具体指示。《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也对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出了战略定位、基本方向和产业发展要求。这些成为海南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根本遵循。
海南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考察海南重要指示精神和《若干意见》,践行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壮大旅游、热带高效农业、互联网、医疗健康、金融、会展、现代物流、油气、医药、低碳制造、房地产、高新技术教育文化体育等12个重点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发展,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建立跨区域、跨市县投资机制,推动城镇间生产分工、产业整合、园区共建。
围绕十二大产业,省委、省政府科学规划、明确定位、高效运营六类24个产业园区,发挥产业园区发展资金杠杆作用,推动生产要素、重大项目、骨干企业向园区集聚,提高单位面积投资强度、产值和税收,并实行“飞地经济”政策,加快重点园区建设步伐。
2015年6月5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同意海南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目前,全省总体规划和各市县总体规划先后编制完成、制定实施“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大三亚”旅游经济圈规划,划定了各类生态红线、梳理解决规划矛盾,基本形成了主体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城镇体系、土地利用、林地保护利用、海洋功能区6个空间规划的统筹,并形成数据平台,确保了全省发展只有“一张蓝图”,让海南的发展方向更加清晰坚定。
特别是,海南突出资源利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配套政策等六个方面一体化,推进“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协同发展。
重点突破培育动能
把十二个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持续发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成长壮大
这是一组耐人寻味的数据,这是一幅令人难忘的画面。
在海南,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023.59万人次、供应岛外700万吨瓜果菜、承载固定资产投资3747.0亿元……曾经守着好山好水穷了一辈子的陵水黎族自治县本号镇大里村民,搭上全域旅游便车,驶向脱贫致富的道路;万泉河畔,一座现代化医疗服务园区呼之欲出,27个项目有条不紊加紧建设,奏响了“博鳌亚洲论坛的第二乐章”。每一个数据的变化,都诉说着海南的新动能。
新动能来源于更贴近百姓和游客需求的有效供给越来越丰富。农业和旅游是海南传统优势产业,围绕增加产品有效供给,海南出台了一项项精准措施,破解“王牌不王”“优势不优”的困境:“开展农业结构调精调优行动和热带农产品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实施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2016年,入境游连续多年下降势头得到扭转,入境游客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增长23.1%和41.3%;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突破70%。
新动能来源于新兴产业雨后春笋般的成长起来。“抓住‘互联网+’重大机遇,绝不能延误这班车”“用足用活优惠政策,发展医疗健康产业”……腾讯、新浪、金山云等一批互联网巨头落户海南,博鳌乐城成美国际医学中心、一龄生命养护中心等重点医疗健康项目开业,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爱奇艺等文化领军企业在海南设立区域总部。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新注册互联网企业1200多家,实现营业收入322亿元,增长33.6%。
新动能来源于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实干担当的精神。海南实施“两个暂停”政策,房地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平稳健康发展。从投资项目百日大会战到服务社会投资百日大行动,海南以实干担当推进项目建设,赢得企业的认可,2016年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6.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7个百分点,近两年新增20多万个市场主体。
夯实基础优化环境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人才强省战略,进一步优化十二大产业发展软硬环境
“把总部迁到海南,并非一时冲动。”2016年11月,在深圳举办的海南互联网产业专题推介会上,深圳市长桑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韦传敏,向在场的300多位企业负责人分享了将公司总部从深圳迁到海南的选择历程。
近年来围绕十二个重点产业,海南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招商活动。其中,2016年就组织港澳台、北京、厦门、深圳等招商活动,签约项目472个,协议投资额4994亿元,项目当年落地率超过50%。
韦传敏说,吸引企业布局海南的,不仅是良好的生态环境,还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据悉,为培育壮大十二大产业,海南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基础设施环境、融资环境、人才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海南先后开展了投资项目百日大会战和服务社会投资百日大行动,转变作风,优化社会投资环境。调查显示,九成受访网民对海南服务社会投资的举措给予积极评价,95%的受访企业认为营商发展环境得到优化。与此同时,通过“放管服”体制改革,审批程序由繁到简、再到极简,减轻企业“隐形负担”,激活市场主体。
海南大力推进人才强省战略,解决产业发展人才短缺难题。实施了“百千万人才工程”和“515人才工程”,积极引进和培养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产业发展紧缺人才、基层急需技能人才,出台了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系列政策,解决高层次人才的后顾之忧。
海南为夯实产业发展硬件基础,全面推进“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项目建设的配套基础设施条件,保障项目顺利落地、企业顺畅运行。在项目集中区、产业集聚区,逐步配套完善教育、医疗、文体、休闲购物、金融网点、物流快递等公共服务资源。
实干托起梦想,奋斗创造未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非一朝一夕能成,海南仍然需要加大力度培育发展新动能,建设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海南。
(本报海口4月13日讯)
相关链接:
系列述评| 海南“增绿”“护蓝”全面发力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