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帮扶下,脱贫户冯学海看到了致富希望。图为冯学海清洗猪圈。记者陈小萍 摄
海口网4月17日消息(记者陈小萍 特约记者刘伟)14日,龙华区遵谭镇遵谭村委会儒冯村,一间老民宅院外,菠萝蜜树翠绿,树干上挂满新生的果实,看着这一切,脱贫户冯学海笑了。
去年列为精准扶贫对象后,党和政府的一系列强有力的帮扶举措,让冯学海重新拾起了改变现状的信心。除了提供医疗、教育帮扶外,还帮扶他办起了养猪场,提高“造血”功能,“特别想告诉大家,我家脱贫了。”
没技术 家庭陷入困境
冯学海家有五兄弟,他排行老五。分家时,他分到了一间12平方米左右的小房间和三亩的薄田。刚成家那会,虽然日子过得紧巴,但还能凑合。
“两个孩子上学后,家越来越困难。”说起贫困,冯学海显得有些腼腆。他说,孩子读书要花钱,这些年,他和妻子靠种植佛手瓜和打些散工维持一家的生计,收入不稳定。“市场不好时,佛手瓜一斤只能卖5分钱,一袋子150斤左右,只能卖得几块钱。”
冯学海家的家具不多,虽然简陋却打理得干净,半面墙壁上贴满了两个孩子在学校拿到的荣誉奖状。“过去由于穷,自己读不上书,已苦了半辈子了,不想让孩子也像我一样苦。”冯学海说,为摆脱困境,他多次尝试,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要多动脑筋,多学些种养殖技术,通过劳动,肯定能摆脱困境,但我没技术、没资金,能怎么办呢?”
真扶贫 提高“造血”功能
去年,冯学海被列为精准扶贫户。遵谭镇精准扶贫工作人员结合冯学海的实际情况,政府兜底,制定了帮扶措施:两个孩子享受教育帮扶,两个人一年补助4000元;全家享受合作医疗补贴,阻断“因病致贫”。
干部的关怀,政策的扶持,给冯学海一家带去了温暖。但如何彻底帮助冯学海一家“造血”,成为帮扶干部思考的难题。“我想养猪,几年前就想了。”在知道冯学海的想法后,政府陆续帮扶了他家2头母猪,49只猪苗,同时出资3万元,帮扶他建了120平方米的猪圈。
走进冯学海的猪圈,有活蹦乱跳的猪仔,有长得膘肥体壮即将出栏的肥猪,也有慵懒待产的母猪。“前后卖了两批,净赚15000多元。”冯学海说,几天前,一头母猪刚产下9个猪苗,另一头下一个月也能产下一批,还有两窝17头猪下个月就能出栏,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信心足 扩大规模要致富
“养猪是个技术活,猪圈要勤清理,饲料要重营养搭配,晚上要留意猪有没有咳嗽……”采访时,冯学海手扶猪圈栏杆,两腿一伸、一跳,便踏进猪圈,挨个给猪检查,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养猪专家。
这些技术,冯学海去年才学会。他的老师,除了遵谭镇畜牧站的技术人员,还有扶贫夜校的专家们。“每一期的扶贫夜校,我都会准时到场学习。”冯学海说,现在母猪养殖需要注意的问题、生猪的疾病预防等知识自己都掌握了一些,“扶贫夜校还要继续去,多学点技术回来。”
如今,在政府的帮扶下,通过自身的勤奋劳作,冯学海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干劲也更足了。前段时间,冯学海自己投工投劳,把120平方米的猪圈扩建到了200平方米,计划扩大养猪规模,“特别想告诉大家,我家脱贫了,正朝着成为村里的养猪大户目标迈进呢。”
相关链接:
广西隆安县:政府购买“带头人”服务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