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
新华社记者林晖、郁琼源
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了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结合此前相关部门陆续发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可以发现,中国经济在2017“开局季”延续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实现了良好开局。
记者梳理了有关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的十大核心数据,从中观察宏观经济走向,感知中国经济温度。
【GDP:增长6.9%】
从去年前三季度的3个6.7%,到第四季度的6.8%,再到今年一季度的6.9%,中国经济划出一条平稳的上扬曲线,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不断增强。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GDP增速外,一些反映经济活力的关键指标好于预期,良好的开局为完成全年“6.5%左右”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
作为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一向在稳增长中发挥关键作用。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2%,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呈现稳中有升态势。
从投资领域来看,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等短板领域投资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明显加快。民间投资增速则比1月至2月加快了1个百分点,增长了7.7%,从去年9月至今呈现回升态势,表明市场供求关系总体趋好,市场活力有所改善,为民营企业的投资和发展创造了较好条件。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77.2%】
近年,消费已经超过投资,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77.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2个百分点,显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
与此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不断催生消费新模式新业态,也带动了新动能的成长。
【外贸:出口贡献由负转正】
各国进出口数据是世界经济走向的重要风向标。今年一季度,全国进出口总值增长21.8%,亮眼的数字是国内经济企稳向好的有力体现。扣除价格因素,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负转正,从去年同期的负11.5%转为4.2%。
但也要看到,一季度进出口的高速增长有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因素,也与全球主要经济体需求回暖、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有关。保持外贸回稳向好的积极态势,还要更加苦练内功,积极培育外贸增长新优势。
【财政收入:增长14.1%】
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达到14.1%。相比去年的个位数增幅,今年开局季国家“钱袋子”的变化进一步反映中国经济企稳向好。尤为可喜的是,中高端制造、居民消费相关行业税收快速增长,体现出工业结构持续优化,居民文化、旅游、信息消费需求旺盛。
不过,一季度财政收入增长受短期增收因素影响较大,后期特别是二季度增幅可能会明显回落。
【货币供应:增速平稳回落】
3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0.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5个百分点和2.8个百分点。
M2增速平稳回落,是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具体体现。虽然M2增速回落,但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企业中长期贷款等重要指标同比多增,反映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减。
【城镇就业:规模扩大】
去年,我国超额完成1000万人以上新增就业目标。今年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规模继续扩大,达到334万人,比去年同期多增了16万人。
就业乃民生之本。宏观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调查失业率来看,3月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和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都比2月末有所回落,处于较低水平,市场整体就业环境较好。
【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
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中的“获得感”直接来自于居民收入水平。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8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跑赢”GDP0.1个百分点。
在收入差距方面,一季度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57,比上年同期缩小0.02,显示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PMI:连续两月上升】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3月份,我国PMI为51.8%,高于上月0.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上升。
PMI保持扩张区间,并连续8个月站上荣枯线,显示制造业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
【物价:CPI温和上涨PPI涨幅回落】
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9%,涨幅连续两个月低于1%。而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2.0%,与前两个月大体相当,保持平稳态势。预计全年物价总水平仍将维持温和上涨态势,通胀压力不会明显上升。
3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7.6%,比2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涨幅在连续五个月扩大后首次出现回落。随着翘尾因素逐渐下降,企业补库存周期逐渐走弱,PPI涨势可能继续放缓。
相关链接:
一季度中国经济成绩单今公布 机构预计GDP增速6.8%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