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地下综合管廊主监控中心完工,可实现对管廊24小时监控。
记者曹马志 摄影报道
43.5公里长的管廊全部开工,已建成廊体20.08公里,完成投资24.57亿元。自开工以来,平均每月完成投资1.45亿元、形成廊体1.2公里……目前,海口地下综合管廊三年试点项目交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据悉,海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工作,结合实际明确了“高起点规划、新老区统筹、全管线入廊、市场化运作”的总体思路,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在全国试点城市中,海口率先实现燃气管线入廊,电力、通信、燃气、供水、污水等五类管线有序入廊,高效推进机制建立、制度完善、规范管理等,加速城市空间开发提档升级。
新起点 “多规合一”画好地下空间蓝图
近日公示的《海口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明确,海口将在全市范围内规划建设综合管廊,以构筑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综合管廊系统。其中,43.24公里长的三年国家试点项目已经全部开工,目前,已建成廊体20.08公里,计划明年8月前全部完工。
管廊建设,规划先行。海口按照“多规合一”改革总体要求,根据地下空间一张蓝图,制定并不断完善《管廊专项规划》:注重上下左右规划衔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地下空间规划,衔接“水电气光”四网专项规划;注重全管线入廊,严格体现能进皆进;注重前瞻性,技术高标准、适度预留容量;注重区域成网、干支相连。
同时,海口建设中严格执行国标,融合城市特色。为此,在试点项目综合管廊断面分为单舱、双舱、三舱和四舱四种形式,容纳管线包括电力、通信、给水、天然气、污水等,各专业设计严格按照《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的技术要求进行,并结合海口市滨海、地下水位高、地质复杂的具体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完工的地下综合管廊内景。
新模式 PPP项目撬动共建最大合力
在试点建设启动之初,海口就组建市管廊公司,作为市级的公共事业管廊平台,将全市管廊的规划编制权、制度制定权、运营管理权等赋予管廊公司,为管线单位参与管廊建设管理提供了平台,为实现全市管廊项目统一规划、集中推进、统筹协调提供了机制保障。
据了解,海口已编制了到2020年的建设计划,并全部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推进。建设上,政府方通过监理强化现场监管,委托第三方全过程跟踪审计确保过程规范。运营上,约定每公里综合单价付费标准,同时明确考评指标。
海口市管廊公司负责人介绍,充分发挥补贴资金的撬动作用,中央补贴资金撬动的资金规模扩大了至少2.5倍。同时,在管廊PPP工程推进过程中,将所有项目打包,采用EPC模式,一次性完成了项目的PPP、设计、勘察、施工的采购。另外,在PPP+EPC+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下,项目建设的各方同属一个联合体,有利于建设过程的协调,增强投资、设计、勘察、施工的协同性,实现了项目的高效整合,提高了推进效率。
正是由于试点成绩突出,海口市管廊PPP项目已被列为国家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作杭州推进会议及即将在成都召开的管廊试点工作现场会上,海口均被推荐作典型经验发言。
完工的地下综合管廊外景。
新发展 统筹建设激活城市新动能
海口在新区全面推进管廊成网同步建设,在建成区结合棚改、道路改造等推进管廊落地,做到“新区不欠账,老区快补上”。在海口中心老城区,结合盐灶片区棚改项目,围绕“窄马路密路网”的规划布局,在道路红线宽仅15米的情况下,采用“缆线型管廊为主、支线管廊为辅”的方案。海口结合棚改项目,开建约10公里的管廊,有效解决了老区管廊落地难的问题。
管廊同步配套,高度融合新区开发。西海岸、美安科技新城、东部桂林洋开发区是海口重点开发新区,共规划管廊120公里,已开工建设27.6公里,体现“区域成网、干支相连”布局,可同步投入使用并发挥效益。
另外,海口在管廊建设中做到城市基础设施地上地下统筹,不仅关注“面子”,更全力以赴推进管廊建设筑牢城市的“里子”。管廊消除了地上架空线,解决了道路上方的线路蛛网密布,使城市更加美观;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不仅节约了城市用地,还促进了地下空间开发;管廊提供了良好的基本公共设施基础,使项目沿线投资环境得以改善,进而提升城市价值,推动地方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据悉,目前,海口正在持之以恒推进强制入廊和市场化收费机制,与管线单位积极协商,出台强制入廊办法、科学制定收费标准。PPP项目方完成5年建设期后,还将负责后续15年的运营维护,致力打造管廊“百年工程”,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升级换代,逐步实现马路不再开“拉链”,头顶不见“蜘蛛网”。
(海口网4月18日讯)
相关链接:
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开始公示 海口将建222千米综合管廊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