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回到家乡时,发现家乡变了,变得更加温暖。”大学生志愿者连超说。他所说的“温暖”,来源于在海口所发生的一件件暖人的事情。
一个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外在美,更在于内在美。当凡人善举随处可见,大家真诚地给他人带来帮助和温暖的同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着正能量,真善美的文明之花就会在这个城市深深扎根。海口,正是这样一座温暖的城市。
善:凡人善举温暖心灵
“要我评价一座城市有没有温度,那我觉得在这座城市生活有没有被温柔对待,如果有,说明这座城市很温暖。”来自北京的袁阿姨说她去年来海口生活后就一直舍不得离开。问起原因,她说,从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中她就觉得海口是一座因爱而温暖、因奉献而美丽的城市。刚来海口的袁阿姨第一次出门迷路,所幸遇到一位好心的小伙子把她送回家。
这只是一件小事,但一件件小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传递着海口人的爱心与耐心,这些凡人善举中,不仅仅是帮助迷途老人小孩找到家人,还救助突发病症的老人,这些事情惠及方方面面,如: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救起一个人,温暖一座城。这样让人感动的故事,不胜枚举。凡人善举在海口层出不穷,全国文明家庭李朵家庭、龙华区社区干部盘丽芬入选“中国好人榜”,涌现了优秀村干部洪庆芝、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李连观等一批先进典型。
“36岁高危孕妇,现急需输血2000毫升,希望义兄们帮帮忙……”4月15日,在老陶义工社微信群里,这条消息刚发出不到五分钟,就不断有义工在群里回复信息,“她是什么血型的”、“算我一个”、“医院在哪里”……争着要无偿献血的信息刷屏微信群。近几年来,好人与爱心群体不断在这座城市涌现。爱心帮扶、爱心献血、公益义工等词汇,不间断地出现在各个角落。一些故事虽然小,却在点滴间铸就了海口的品格。“当看到需要帮助的人需要帮助时,总想着出一份力给予帮助。”市民肖先生说,周围充满着爱心氛围的时候,自己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想做一点好事,奉献爱心。这就是道德力量,温暖着市民的心灵。
爱:暖流涌动正能量
3月5日,是全国第54个学雷锋纪念日,对于海口而言,更是一个“志愿服务+”的日子,这一天,是这座城市首个“全民公益日”。在海口街头巷尾,时时刻刻能看见志愿者的身影。各公益企业和志愿服务组织开展义诊、义剪、电器维修、心理咨询、法律咨询、走访慰问等便民服务活动。在交通路交口,总会听到一句“您好,麻烦稍等一下,不要闯红灯”;在街头的志愿服务站,会看到居民排着队给志愿者理发师免费理发;在敬老院,有一群穿着蓝色马甲的志愿者帮忙清洁卫生……
为打造一座暖心、和谐、文明的“志愿之城”,海口着重从制度化管理、品牌化管理、常态化活动、专业化发展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公益海口”网络服务平台上线,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让海口公益人有了“家”。在滨海新村社区居住的曹阿姨,每天下午就从家里赶着去社区参加活动,“现在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多,我们是受益者,每天过得可开心了。”各个社区里的志愿服务活动多样化,把便民服务落到实处,居民也实实在在享受到好处。社区的志愿者王阿姨说:“以前志愿者是一个名头,现在从事志愿服务的人越来越多。”
目前,全市实名认证志愿者达25万人,占建成区人口比例16.2%,各类注册志愿者团队超过3163支,志愿服务总时长超过625万小时,被《人民日报》点赞为“志愿者之城”。
海口逐步建立健全的志愿服务制度为志愿者们织起一张保障网,海口市民又收获了一份诚意十足的红利:海口市政府印发了《2017年为民办实事任务分解表》,确定今年将推进志愿者服务事业发展列入民生实事项目。“要推进志愿者服务事业发展。运营维护‘七有’标准社区志愿服务站20个,实施‘社会关爱’系列志愿服务项目。”这是市政府首次将软件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在全国也属“榜眼”。海口市委市政府信心满满地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执政为民勤政为民,要让志愿服务为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益处。
“生活这几年,城市面貌变干净了,市民文明素质也不断提高。”总之,赵女士觉得,海口一点点在改进,变得更为宜居。“人们都在用行动,力所能及地将‘志愿’化为习惯。”看着这一变化,“绿豆汤妈妈”李香感慨道。患癌症仍坚持做公益的李香觉得一个人的正能量只能温暖一个角落,而若干人的正能量就像一个小太阳,那么,这座城市也将会更温暖。
记者陈丽园
(海口网4月20日讯)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