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李文亮)屠呦呦教授2016年荣获诺贝尔奖,让人们将关注的目光聚焦改写抗疟历史的青蒿素,而浙江的华立集团,则是全球唯一掌握青蒿素全产业链生产的企业。
“如果没有屠呦呦教授荣获诺贝尔奖,可能大家对青蒿素了解比较少,其实,早在45年前,中国就开始组织研究了。”华立集团高级副总裁、华方医护董事长何勤说,青蒿素的发现,源于1967年的援越疟疾防治科研项目,如今,作为世界最大的青蒿素生产商,全球70%的青蒿素产自华立集团旗下的公司。
青蒿素全产业化与“走出去”
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诚会见世界卫生组织疟疾司官员。
中国的青蒿素被全球疟疾患者称为“救命药”,但从商业的角度看,它对企业利润贡献很低。
“哪怕不赚钱,我们也要做下去,因为这是能代表中国创造的药,也代表中国对人类疾病防治做出的贡献。”华立集团总裁汪力成表示,从一开始就没想在青蒿素产业上获取高利润。
2000年3月,在保持和发展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华立怀揣产业报国之心,确定以实现青蒿素产业化为重任和突破口,介入生物制药领域。
在充分利用西部地区特色资源——青蒿素的同时,华立强化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产业化工作,打造了从青蒿种子培育、种植、加工提取、成药制造、科研开发、国际营销完整的青蒿素产业链。
华立对青蒿素产业的发展,不仅是践行者,更是推动者。十多年前,华立集团是最早将中国自主研发的青蒿素类抗疟药带到非洲大陆的中国医药企业。
为促成青蒿素抗疟药作为WHO(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抗疟首选药,华立多次邀请WHO人员到中国考察,最终让其确信华立的青蒿种植原料能够满足全球需求(当时,全球需求标准为年产200吨)。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2001年起,全世界5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34个非洲国家)遵照WHO的建议,将青蒿素相关药物作为抗疟指定药品,替代奎宁和氯奎等已引起抗药性的传统抗疟药品。
2004年5月,WHO将青蒿素类药品由二线用药提升至一线用药,由此,以青蒿素产业为契机,带动了中国药品国际化的快速发展。
过去十几年中,青蒿素抗疟药成为在东南亚、非洲疟疾流行区销售量最大的药品。截至目前,华立青蒿素类抗疟药已在非洲40余国注册、销售,在10多个国家建立销售机构,医药代表、产品推广人员,并在坦桑尼亚设立制药工厂。
青蒿素产业将带动更多中国医药“走出去”
在乌干达医院探望疟疾病人。
多年来,华立集团青蒿素抗疟药品成为中国“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
何勤介绍说,华立一直坚持以优质低价的原则向世界疟区人民提供药品,创造了无数的生命奇迹。不仅如此,华立还联合中国卫生部CDC(疾病防治和控制中心),在非洲国家通过义务学术交流、培训当地技术人员、科普教育、义务诊断、免费发放预防用品等方式,传播疟疾防治的方法。华立员工走进非洲,与非洲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成为非洲国家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民间大使。
2014年,华立青蒿素产业完整移交给旗下昆药集团(前身昆明制药),在完整青蒿素产业链基础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抗疟药原料药生产商、品种最全的抗疟药品供应商、最大的蒿甲醚生产基地,中国最大青蒿素类药品出口企业,在非洲形成了完整的销售网络。目前,昆药集团拥有7个蒿甲醚系列产品品种,其中两个品种(蒿甲醚注射液、复方蒿甲醚片)被收入WHO的基本药物目录,成为国际知名药物,成为世界抗疟疾药全系列提供商。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华立集团正积极加快“走出去”,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甘草项目基地、位于埃塞俄比亚的生产基地都在积极建设中。
“青蒿素成了中国医药国际化的先导,使中医药获得海内外广泛的认可”,何勤希望,以青蒿素产业为切口,带动更多的传统中药走进国际市场,比如三七、天麻等,推动我国传统中医药国际化进程。未来,华立旗下昆药集团将以三七系列、青蒿系列、天麻系列、中药产业现代化为重点发展领域,把国药推向全球。
相关链接:
上海世博片区成立央企服务站 服务“一带一路”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