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博哈里坐在自己义乌公司的办公室内。
浙江省义乌市对外贸易繁荣,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境外常住人口,每年临时入境人员超过40万人次,被誉为“世界超市”。在频繁的外贸往来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涉外经济纠纷。2013年5月,义乌创立了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大胆尝试“以外调外”新模式,聘请外籍人士为人民调解员,目前已有来自20个国家的22名调解员,均为在华外籍商人,其中就包括博哈里。
1969年出生的博哈里来自巴基斯坦,2011年在义乌注册公司,从事外贸生意。听说义乌市成立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博哈里积极申请加入,并在2015年12月成为一名调解员,至今已参与调解了5起纠纷。在博哈里看来,这个组织让他学到了中国的很多法律法规,对做生意很有帮助。“虽然没有薪水,但政府给我这个机会提升自己,同时也为社会做出贡献,我感到很光荣。即使再忙,我也会保持责任心,做好调解员。”
义乌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至今,已成功调解涉外纠纷300余起,为中外客商挽回经济损失约2785万元。义乌市还计划成立“一带一路”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更好地为在义乌的各国商人提供法律服务。
新华社记者 吕帅 摄
4月18日,博哈里(右二)在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参与调解。新华社记者 吕帅 摄
4月18日,在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室,博哈里(中)与涉及经济纠纷的约旦商人沟通。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4月18日,在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室,博哈里(中)与涉及经济纠纷的约旦商人沟通。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4月19日,博哈里(右)在回访结束后与过去的调解对象握手。新华社记者 吕帅 摄
4月19日,博哈里(左一)在过去的调解对象的公司回访。新华社记者 吕帅 摄
4月18日,在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受理大厅,博哈里通知经济纠纷的当事人前来参与调解。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4月18日,博哈里在回家的路上亲吻女儿阿里娅。新华社记者 吕帅 摄
4月18日,博哈里和女儿阿里娅在他的办公室里。新华社记者 吕帅 摄
4月18日,博哈里(右三)和他的朋友在义乌一家饭店聊天。新华社记者 吕帅 摄
4月18日,在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室,刚被聘为调解员的阿富汗商人哈达里(左一)、阿齐祖拉(中)在调解委员会主任陈津颜的带领下宣誓。新华社记者黄宗治 摄
4月18日,博哈里(右)与妻子胡华萍、女儿阿里娅在一起。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相关链接:
义乌检察创新办案秘诀:以“加减乘除”破题司法矛盾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