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谷雨时节,在海拔超4500米的长江正源沱沱河畔,寒意尚未退却,人烟稀少。
长江源首个“牧人生态保护小组”——“班德山牧人生态保护小组”的组长布扎西正在将草场巡护捡拾的垃圾进行分类,之后将不可降解的垃圾送到50公里外的长江源水生态保护站,并在指定的超市换取牙膏、盐等生活必需品。
布扎西居住在沱沱河大桥上游50公里处的班德山,虽然那里交通不便且天气寒冷,但班德山一带却是雪豹、斑头雁、藏野驴、藏原羚等野生动物的“天堂”。由于外来人员的进入以及当地牧民生活方式的改变,草原上出现了一些不可降解的生活垃圾,威胁到当地的生态环境。
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河”负责人杨欣介绍,生态小组会不定期在各家的草场巡护,清理以及分类捡拾到的垃圾,并将不能降解的垃圾运至青藏公路边的保护站或绿色驿站进行有效的处置,使草原上看不到外来垃圾。每个生态小组的名称以自己所在的区域来命名,同时划定其活动范围,旨在孵化更多以牧民家庭为主的生态环保小组。
“以前当地牧民没有环保意识,去外面买的东西用完就丢,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布扎西对中新社记者说,“牧人生态保护小组”成立近三个月以来,动员当地村民每十天巡护草场一次,捡拾垃圾。以前随地可见的饮料瓶、纸盒子等如今都不会出现在草场上,牧民们看到也会随手捡起来放进垃圾袋中,最后进行统一分类。
尼玛多杰是居住在当地的牧民,他说:“以前我们环保意识不高。现在我们跟随布扎西组长一起去捡拾垃圾,且不定期的将垃圾运送到长江源水生态保护站,不仅用我们的双手保护了草场环境,还能用运输的垃圾换取一些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真的特别好。”
“我希望我们家可以作一个榜样,并影响更多的家庭,组建更多的生态小组。这样保护的效果更好,保护的区域也会越来越大。”布扎西说。
“牧人生态保护小组”除了带领其他牧民巡护草场捡拾垃圾外,还与长江源水生态保护站的志愿者们对当地的村民进行环保宣讲,告诉牧民垃圾对草原、水源的污染、对人和牲畜的危害等,以提高环保意识。
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源“牧人生态保护小组”自2017年除夕成立以来,已运输近4000个饮料瓶到长江源水生态保护站,使当地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完)
相关链接:
长江12.5米深水航道效益凸显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