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21日在悉尼会见澳总理特恩布尔,并启动中澳高级别安全对话机制,中外就安全领域建立对话或协议机制的“朋友圈”,正在不断刷新。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至今,中方与外方就安全领域建立的对话或协议机制,共有中俄、中美、中英、中加、中德、中印、中白。其中中俄、中美对话已经举办三次,中英对话已经举办两次。
三年来,中国在反恐、打击网络犯罪、安全合作、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与多国政府举行高级别对话,并达成多项共识。这张凸显着“政法工作向纵深挺进”烙印的成绩单,无疑成为服务国家安全和外交大局中的一枚重要棋子。
澳方重申并承诺推动批准中澳《引渡条约》
按照官方发布的首次中澳高级别安全对话联合声明,双方就两国领导人确认的反恐、打击网络犯罪、打击跨国犯罪、司法和法律事务以及其他与安全相关的重要议题进行了讨论。
在司法和法律事务合作方面,双方同意加强在司法和法律事务领域的合作。其中,澳方重申并承诺推动批准中澳《引渡条约》,可谓是两国司法合作中的一项新看点。
今年3月,在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陆慷表示,中澳《引渡条约》早日生效,将为中澳两国共同打击跨国犯罪提供制度保障,也有利于促进两国司法执法合作,这符合中澳双方共同利益。
而在网络安全合作方面,声明指出,双方将在中澳高级别安全对话机制下,建立打击和防范网络犯罪信息分享的机制,讨论打击网络犯罪及网络安全相关事项,交流相关情报和经验,防止两国在网络案事件领域出现冲突和危机。
有中国学者指出,近年来,世界各国已深刻认识到共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的重要性,网络安全国际合作已成大趋势。中澳双方在此背景下的“携手”,必将为两国共同打击网络犯罪提供新的实质内涵。“特别是声明中提到打击和防范网络犯罪的信息分享机制,说明双方就这一问题的态度是开诚布公的,既在情报分享上互通有无,亦可及时化解问题出现时的冲突与对抗。”
中美网络关系按下“快进键”从对抗摩擦转向对话合作
从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整整用了一年的时间,中美两国已围绕打击网络犯罪及相关事项举行了三次高级别对话。
外界注意到,当时间的指针还停留在2015年时,两国网络关系颇有些“风声鹤唳”,美国联邦人事管理局(OPM)案件一度占据媒体头条。针对中美网络领域出现的新问题,中国政府直面问题,充分展现合作和灵活姿态,积极行动开展调查,严厉打击网络犯罪,对抗局面现已完全扭转。
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双方通过对话合作解决问题,管控了分歧,网络安全已成为中美合作新亮点,打击网络犯罪高级别对话机制已成为双方在网络安全领域级别最高、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合作平台,也是最坦诚、最务实、发展最快、最富有成效的沟通渠道。
一年多来,中方向美方提出请求协助查处10起网络犯罪案件,美方请求中方协助查处9起案件,这19起都属于刑事案件,中美合作步入快车道,在打击网络犯罪个案合作上取得了明显进展。
用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约翰逊的话说,近年来,两国合作取得显著成绩。相信深化美中执法安全合作也是美国新政府的期待。美方将积极推动延续两部门部级会晤机制,促进双方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争取更多务实成果,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中英开启高级别安全对话的“指标性”意义
2016年,中英首次举行高级别安全对话。记者注意到,这次对话中,中英双方就打击恐怖主义、打击网络犯罪及相关事项、打击有组织犯罪和国际地区安全问题合作四个方面达成成果声明。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安全与军控所所长李伟指出,当前国际社会面临非传统安全的威胁日益加剧,恐怖主义问题、有组织犯罪问题等已成为困扰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中英举行高级别安全对话具有指标性意义。”
他说,中国和很多国家过去合作往往是在基础的经贸领域,安全合作是一个更高级别的合作。但安全领域一向是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关系的敏感所在,一些西方国家因意识形态偏见,在反恐、打击网络犯罪和有组织犯罪等方面常持双重标准。
“中英高级别安全对话有助于化解这种双重标准,在欧洲乃至更多国家中形成示范效应。类似双边甚至多边的安全对话或将展开。”李伟说。
回顾过去这三年,中国在与外方举行高级别安全对话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柳华文看来,“这是中国司法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
他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格局多极化,法治领域间互相合作比以往变得更为密集和常态化。“去年中国与多国举行高级别安全对话,并签署多项协议,这意味着司法领域的国际合作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亦是国家间交往的一种创新。”
柳华文说,“结合中国的发展趋势,‘法治外交’料将在对外交流这一平台中,发挥出更为关键的作用,并愈发凸显出重要性和厚重感。”(完)
相关链接:
2名恐怖分子遭俄罗斯安全人员击毙 正欲发动恐袭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