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仲恺路,是为纪念廖仲恺而设立的纪念学校。
廖仲恺是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曾协助孙中山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推动了中国国民革命发展。1925年廖仲恺在广州遇刺罹难,以身殉志。在廖仲恺夫人何香凝的奔走下,1927年,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批准成立“仲恺农工学校”。1984年,定名为“仲恺农业技术学院”。2008年,更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在廖仲恺诞辰140周年之际,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迎来建校90周年校庆。该校校长骆少明2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继续坚持弘扬廖仲恺的爱国主义精神,秉承何香凝“注重实践、扶助农工”的办学思想,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为继续发扬夫志,作为首任校长的何香凝将学校定位农工学校,“冀养成有真实学识之实业人才,供国家建设之用”,“不图骛高深学理而注重实践”。
“我们将何香凝先生独特的办学思想凝练为八个字的校训‘注重实践、扶助农工’”,骆少明认为,“注重实践、扶助农工”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核心,是永远不能忘记的立校之本。
骆少明列举了一系列数据:目前学校设有18个二级学院,开设了54个本科专业,其中农、工类专业占60%以上,含有16个名牌、特色专业。近五年,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385项,其中80%服务农业、工业生产一线。特别是在农业智能化装备、保水保肥技术、特色农产品培育等领域走在内地同行前列,并通过产学研结合推动相关行业的技术升级改造,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共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5项。
90年过去了,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校从一所全国重点中专学校发展为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多科性本科高校。从区域性学校发展为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高等院校。为了满足学校不断发展的需求,2010年后,学校在广州市白云区建设了2000亩新校区,可容纳15000多名师生。
“学校已经实现了由规模牵引型发展向内涵驱动型发展的新转变”,骆少明表示,即使学校实现了由“做大”向“做强”转型的新跨越,但“注重实践、扶助农工”依然是学校的根本。他相信,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安全、环境清洁的要求越来越高,回归自然也将成为潮流,而这将是仲恺在未来的新机遇。(完)
相关链接:
《尤利西斯》再版 庆文洁若90华诞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