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4月23日新媒体专电(记者龚雯 有之炘)2017上海国际半程马拉松刚刚落下帷幕。当选手们拼尽全力、争分夺秒的时候,有一群穿着橙色T恤的急救志愿者也时刻准备着与生命争分夺秒。在赛道两侧奔跑的是“急救兔”,背着5公斤“大书包”默默支持的是“急救龟”,一旦现场有选手出现心脏骤停,急救志愿者们平均到达的时间仅为30秒。
至今为205场赛事提供服务、成功抢救了11例心脏骤停选手的救援保障机构“第一反应”创始人陆乐告诉记者,全世界马拉松赛事中,心脏骤停的概率为八万分之一。为了不让意外夺走生命,在专业救护人员到达之前,急救志愿者将有效填补“黄金4分钟”的空白,提高挽救成功率。
据介绍,心脏骤停突发来势凶猛,抢救不及时往往有致命危险,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需要高质量心肺复苏和及时体外除颤。每早一分钟,抢救成功率提高10%。很多人往往在发生急救失败后抱怨120急救系统抢救不力,但其实如果有更多人“会救、敢救”,将避免很多悲剧发生。
来自上海的年轻姑娘赵佳丽是一名急救志愿者。每逢重大赛事,就能从她的朋友圈看到:穿着橙色制服的她凌晨三四点就出门“打卡”,一手拿着对讲机,一手拿着早饭。赵佳丽之所以成为一名急救志愿者,是因为她亲眼目睹身边的同学心脏骤停,而当时的她却手足无措。经历了这样的打击后,她参加了赛道培训,通过专业认证,成为“第一反应”的志愿者,积极地和身边人宣传“黄金4分钟”理念,“因为这关乎生命”。
另一名叫老倪的志愿者曾经是一名被救的心脏骤停选手。“至今都回想不起来,2015年11月8日那天发生了什么。只记得在全马36.5公里的时候倒下了。”老倪说,如今自己也是一名急救志愿者,参与过4次赛事保障,希望把这份正能量传递下去。
一场安全有效的赛事保障背后离不开三大神器:团队、装备和系统。据了解,此次上马期间,“第一反应”的一线救急队员达到190名,其中“急救兔”68名,“急救龟”背的“大书包”(自动体外除颤器)有55台。另外,“第一反应”基于大数据自创的联合保障系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记者在现场看到,该系统中不同颜色的图标以“前轻后重”的比例沿着赛道有序分布,点击任何一个图标,将出现急救队员的位置和信息,如果赛期出现突发,还能后台“直播”指导急救。
相关链接:
摩洛哥沙漠超级马拉松赛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