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安部交管局分析了近3年“五一”节期间道路交通事故规律特点,对今年“五一”节交通安全形势进行了分析研判,并发出交通安全预警提示。
↑资料图:2016年“五一”小长假来临之际,北京东三环主路农展桥附近拥堵严重
“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当前各地春暖花开、气候宜人,正值外出旅游和走亲访友的黄金时节,加之假期继续实行高速公路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全国将迎来旅游出行高峰,交通流量攀升给道路交通安全和畅通带来压力,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加大。
通过对近3年“五一”节事故分析研判,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认为,今年“五一”节全国道路交通存在以下突出安全风险:
旅游踏青出行集中,重点旅游景区及沿线道路交通安全风险上升
公安部交管局称,节日期间,全国将迎来以近郊、中短途旅游踏青为主的出行高峰,重点旅游景区、农村山区、大中城市周边郊区道路交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特别是高速公路及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的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几率增加。
据介绍,近三年,“五一”节期间高速公路事故占比高出平日9.5个百分点;农村地区低等级公路的事故死亡人数占比逐年升高。
假期首日上午、尾日下午出行集中,夜间事故易发多发,交通事故风险大
公安部交管局预测,节日期间,交通出行增多,主要道路拥堵多发,尤其首日上午、尾日下午为出行高峰,为赶路出行或返回,驾驶人易出现违法超车、超速行驶等违法行为,事故风险增大。
近年来,“五一”节第一天9至11时为事故最高峰,且事故占比呈上升趋势,第三天的事故高峰出现在15至17时。此外,19至23时为恶性事故高发时段,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数的23.2%。
↑资料图:2015年5月1日,乐广高速往湖南方向源潭至黎溪路段出现拥堵。 新华社记者 黄国保摄
自驾旅游安全风险突出,异地肇事风险加大
近年来私家车保有量日益增长,截至3月底,全国私家小汽车已达1.58亿辆,以自驾车为主的自由行旅游迅速发展,自由行旅客约占景区接待游客的75%。
公安部交管局称,假期自驾出行增多,私家车肇事风险加大,近年“五一”节私家车肇事死亡人数占比高出平日3.7个百分点。
尤其是跨地市出行的驾驶人,不熟悉路况,异地发生事故风险上升,近年“五一”节中南、华东和华北片区外地号牌车辆事故占本地事故总数三分之一左右。
违法违规行为易发多发,事故风险加大
公安部交管局预测,节日期间,自驾车、包车旅游出行将增多,线路不熟、无包车证、无驾驶资格等问题易发、多发,特别是近期一些地方相继出现非法改装增加座位、非法营运、非法载客的“三非”车辆,违法隐蔽性强、危害性大,严重威胁道路交通安全。
此外,未按规定让行、无证驾驶、超速行驶等交通违法仍是肇事主因,酒后驾驶肇事高于平日2至3个百分点。
南方地区多降水天气,将给交通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预计4月28日至5月7日,江南、华南及西南地区将出现降雨,其中江南南部、华南北部等地部分地区降水较多,主要降水时段在5月1日和5日前后。
公安部交管局指出,这与返程高峰时间叠加,可能给返程交通安全带来较大不利影响。
针对上述安全风险,近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召开全国视频会并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加强风险研判和安全管控,特别是会同有关部门在假日前排查清理主要旅游景区及沿线道路安全隐患,增设完善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安全标志标线,加强路面秩序管控,严查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充分做好恶劣天气应对管理,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提示,全力确保人民群众假日出行安全。
↑资料图:西安高速交警对交通进行疏导
为此,公安部交管局对广大驾驶人和节日出行群众给出如下十条提醒:
——假期出行前请关注有关部门发布的交通路况信息和交通安全提示,合理安排出行时间,提前规划并熟悉路线;
——不要疲劳驾驶,杜绝酒后驾驶、无证驾驶;
——驾车经过急弯陡坡、长下坡、临水临崖道路,要注意减速慢行;
——雨天行车,要降低车速,保持安全车距,减少变道超车,谨慎驾驶;
——严禁实习期驾驶人违规上高速公路行驶;
——行经农村、山区公路要注意观察道路两侧情况尤其是支路车辆和行人;
——骑行自行车要遵守交通信号,按规定在非机动车道行驶,停放在规定停放区;
——乘坐营运客车出行要到正规客运场站,切勿乘坐私揽客源、无营运资质等非法营运客车,不要乘坐超员和违规载货的营运客车;
——农村面包车、低速货车、三轮汽车切勿非法载人;
——假期高速公路、城市出入口附近道路拥挤,切勿占用应急车道。
相关链接:
滴滴发布40城交通可靠性榜单 三亚居首哈尔滨垫底
东方总投资6亿元实施交通扶贫“六大工程” 南龙桥本月底实现功能性通车
“平安椰城”民心安:交通畅通有序 办事顺心顺意
新开多条交通路线 海口全力构建陆海空互联互通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