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你妈是你妈”“我还活着”等五花八门的证明,让群众跑断了腿,基层干部磨破了嘴。一位社区党委书记曾拿着厚厚的登记本诉苦说,一年社区要开570多份证明,占公开办事业务量的一半。
五花八门的证明背后,反映出一些部门和单位权力边界不明晰,设置不合理、不合法;部门之间信息不共享以及“懒政”滋生的相互推诿,给群众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中央一再要求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但是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依然存在政策梗阻现象,其根源就在于为政者没有真正下决心,下狠劲去推动落实改革。
成都市之所以能一刀砍去298项证明,就在于决策者决心大、敢担当。改革必然会冲击部门利益。最初,有的部门一问三不知,有的部门坚持老办法办事,有的部门干脆回复请“清理部门承担相应责任”。成都市顶住压力,市政府直接站到“前台”发文,政务中心、民政局、法制办“三堂会审”、挂图作战,最后所有涉及部门均由“一把手”签字认账,最终交出一份清爽干净的15项保留清单。
减证的目的在于便民。值得肯定的是,成都市的清理工作,并非只是对证明“一砍了之”,而是继续在打破“部门壁垒”、实现数据信息共建共享、加大失信惩治力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着力,确保证明砍下来了,群众还能办得了事。
有人戏称成都的证明事项保留清单已经减到了“皮包骨头”,但事实证明,依然有可以再优化的事项。由此可见,简政放权的改革仍需再深化。只有改革到位,群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惠。 (记者丛峰、叶含勇)新华社成都4月24日电
相关链接:
简政放权,披荆斩棘前进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