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说服他参加这场对话,新华社记者21日再次致信多年关注人工智能发展的凯利,这已是第31封通信。信件摘录如下:
“亲爱的游侠(凯文·凯利别称):
昨天,我向研发团队负责人陈小平教授详细询问了关于‘佳佳与Siri有何不同’这个问题。他告诉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发的这款特有体验交互机器人不仅具有面部微表情、口型及躯体动作匹配、大范围动态环境自主定位导航等功能,还能回答许多其他语音助手难以回答的问题。
陈小平教授给我列举了一些Siri无法回答的例子。我先给你举一个,其他附在信的最后面:
——用户:我想吃东西怎么办?
——佳佳:那你就烧饭呗。
今天,我就用吃东西的这个问题测试了一下我手机上的Siri。她回答说:‘我发现了这些’,并在屏幕上给我列出了附近餐馆的信息。于是我问陈教授,Siri给了我更多的选择啊。陈教授回答:更多并不意味着最好。
的确,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更多选择并不意味着我们拥有了最佳选择,有时甚至会让人类陷入你曾提到过的更‘低效的工作’中。而佳佳这种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方向,或许正代表着未来人工智能面临的终极挑战——用自然语言进行人机交互,并基于已有信息和数据,在一定范围内帮助人类做出更聪明的判断和决定。
我深知,与佳佳对话,回答她提出的问题,仍是用人类语言进行人机对话的最初级水平。但这也正是今天人类面对的真实境况。正如你曾说过的:我们正处于开始的开始,25年后的人类如果回顾我们今天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他们会说,‘与我们相比,你们根本不曾拥有人工智能,甚至你们也不曾拥有互联网’。
然而,为什么我们要在这个最开始的开始,进行这样一场采访和对话?甚至为什么要跨越太平洋连线你呢?
在‘阿尔法围棋’战胜李世石后,你曾评论说:世界上最厉害的棋手,不是人工智能,也不是人类高手,而是人类与人工智能的组合,这在其他领域也同样如此。因此,关于人工智能这个话题最棒的采访,也应是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组合。而作为一名科技观察家和思想家,亲爱的KK(凯利别称)先生,你将是这个对话中人工智能最棒的搭档。
技术发展如同生命循环。当我们播下种子,也从早期研发中收获成果,哪怕我们仍身处你所描述的‘所有一切的第一个小时’。那么,你会与人工智能谈些什么?能否让我们从中一窥秋天收获的模样?中国数亿科技迷以及全球新华社用户充满期待。
这将是你第一次与佳佳谈论它们这些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未来。25年后,亲爱的游侠,你或许会与佳佳N.0版本重逢,并对她说,‘看吧,我早就告诉过你’。”
在多次询问相关技术细节后,凯利最终答应了邀请,并于23日(北京时间24日上午)如约跨洋对话佳佳。面对这名人工智能机器人记者的首个提问——“你喜欢我吗?”凯利回答:“是的。”
相关链接:
中国智能机器人对话美国科技观察家(组图)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