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随笔】
英雄不问出处。在近日举行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诸多影视专家、新锐导演齐聚一堂,共论电影产业的新人培养。在新人导演的培养方式上,内地与香港差异较大。香港著名监制文隽谈到,香港没有电影学院,都是师傅带徒弟,当导演是个技术活,自己也是从写文章、剧本、影评慢慢接触到电影产业的所有环节。但在内地则有学院化的培养体系,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俞剑红认为,年轻人进入影视戏剧高校学习,是成才成长的主要渠道。导演田蒙则认为,观众的感动和笑声是最直接的,不在乎你是什么流派。
我们不能否认不问出处的英雄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获得成功的事实。但是他们要付出比科班导演更多的努力与艰辛。这种艰辛,既是脑力的,也是心理上的。在充满机会与梦想的社会中,他们要始终保有对电影艺术纯真的热爱与追求,不拜金、不虚荣。他们要经过多年的磨砺并最终厚积薄发。贾樟柯在拍摄《小武》《站台》等影片前,曾在北京电影学院旁听,他的拉片笔记有厚厚的几大本,除此之外还能经常看见他在楼道跳绳以锻炼体能。如果不是胸有朝阳,他怎能蛰伏一隅、卧薪尝胆?当机会降临到你身上,你是运筹帷幄还是惊慌失措?
导演创作的作品,首先要想到如何能经得起自己良心的检验和时间的检验。文以载道,娱乐观众并不单单指一味地迎合观众的口味,好的作品要提出问题,并给观众一个正确的解决方向。如果导演是一个悲天悯人的真正艺术家,那他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会给观众带来真善美的享受,而不是“白鹭之白非纯真,外洁其色心匪仁”。
电影无疑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无论是剧本、摄影还是美术、表演,都承担着表情达意的功能,都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艺术如何开启3D技术的大门,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电影艺术需要不断学习以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即使以拍商业类型片享誉全球的美国,也有很多著名的电影学院、电影学系教授电影制作与电影理论。不仅如此,各个综合类大学也大都有戏剧、电影专业。在博士和硕士研究生阶段,他们更注重电影理论的研究,试图建立良性的电影文化生态,以使电影艺术可持续发展,并把电影作为社会科学来体察,与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齐头并进。亚洲很多国家的导演在大学的专业都是社会学、政治学、文学、伦理学等。
有人说中国电影的质量与成为导演的门槛太低有关。但还是那句话,英雄不问出处,只要自己有一颗向上的进取心,肯学习、肯借鉴,不为名利,依然会具备那些来自基层的得天独厚的优势。电影学院也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各个系科之间的资源共享,师资力量的“交叉换位”,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和社会实践机会。从历史的眼光来看,进入专业院校学习,仍是有志于电影事业的青年迈向成功的途径之一。
相关链接:
电影《来自星星的少年》开机 关注自闭症儿童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