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地方国企混改的突破口,员工持股计划正成为各省份近期推进的重点工作。而先行者的成效,自然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经济导报记者通过Choice金融终端发现,山东黄金(000547)是山东国企中首家启动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目前参与持股计划的高管和员工的浮盈已高达153.29%。另外,同期推出员工持股预案的新华制药(000756),虽然尚未正式实施该计划,但潜在浮盈也超过50%。
“这既有助于骨干员工积极性、忠诚度的提升,也会改善公司经营管理效率,更能加强市场信心。”23日,国创展博宏观研究部首席分析师李瑞华对此表示,从目前市场情况看,员工持股有利于挖掘地方国企底蕴,背后的投资机会也值得A股投资者关注。
运作模式一致
员工持股计划正成为地方国企改革的“热词”。近日山东省国资委主任张斌在介绍省属企业混改试点工作成效时就表示,山东黄金、新华制药通过资本市场定向增发,成功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使员工潜力和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经济导报记者通过Choice金融终端发现,两家上市公司均于2015年首次提出员工持股计划。山东黄金已于去年10月份实施,正式购入公司定向增发的股份;新华制药则已召开第一次持有人大会,只等公司定向增发的实施。
从规模上看,山东黄金涉及金额较大,新华制药则涉及更多员工。
其中,“山东黄金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资金总额上限达到1.72亿元,涉及董监高及其他员工人数为131人(来自2015年5月披露的草案);“新华制药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资金总额虽然只有3504.80万元,但持有人多达492人。
而在运作模式上,两家鲁企的员工持股计划则颇为一致,都是通过认购公司定向增发股份的方式完成。
其中,“山东黄金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以14.30元/股的价格,认购山东黄金定向增发的1164.56万股股份,这一交易已于去年10月完成;“新华制药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则拟以9.34元/股的价格认购公司增发的部分股份———公司增发方案已经获得国资委、证监会批准,但尚未实施。
浮盈153%和53%
值得关注的是,在两家公司董事会首次通过上述员工持股计划后,公司股价均出现过大幅回落。特别是山东黄金,自2015年5月后,受金价持续低迷、A股重挫双重因素影响,股价短短3个月内就跌去了50%多,使得其员工持股计划前景并不被投资者看好。
不过,近两年时间过后,两家鲁企的表现却都令人眼前一亮。
经济导报记者通过Choice金融终端发现,截至本月21日,山东黄金的股价已涨至36.12元,较其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14.30元/股的持股成本上涨了152.59%。加上复权,该计划浮盈率高达153.29%。以此计算,山东黄金参与该计划的131位员工,人均浮盈高达194.33万元。
新华制药的股价目前已涨至14.29元,复权后较员工持股计划拟认购公司股份的价格上涨53.23%,盈利空间也颇为诱人。
试点扩围
带来更多机会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由于两家鲁企对员工持股计划都给出了较长锁定期,故上述浮盈能否兑现,还要看公司及市场未来的发展。
“山东黄金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存续期就达84个月(7年),即在其认购的公司股份解禁后,有4年的时间来进行减持,直到计划终止并清算后,参与员工才能拿到所持份额对应的现金。
“新华制药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续存期也达54个月(6.5年),其中前36个月为锁定期,后18个月为解锁期。
“当员工看到持股浮盈,会更为积极地参与到公司管理经营中,有利于提升其对企业的忠诚度。”李瑞华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较长的存续期下,国企潜力会被更大挖掘,“‘大锅饭’的思维被打破,员工的竞争意识会增强,给企业带来活力。”
经济导报记者也注意到,自2015年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后,两家鲁企的业绩出现明显增长。山东黄金2016年净利润达12.93亿元,同比增长100.12%;新华制药2016年净利润为1.22亿元,同比增长46.88%,其今年一季度净利润更是同比增长了154%。
“这既有市场回暖的原因,也与员工持股推进相关。”李瑞华等受访业内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相关国企员工持股改革示范效应的显现以及试点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更多投资机会也会出现。
据悉,目前已有北京、上海、陕西、湖南、湖北、四川等近20个省市自治区明确要推进地方国企员工持股试点。本月10日浙江公布的首批5家国企混改员工持股试点名单中,就有海正药业(600267)等上市公司。
“今年省国资委将筛选5至10户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同时制定出台资产证券化、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面的制度,形成系统完善的混改制度体系。”张斌在近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如是说。
相关链接:
收盘:沪指冲高回落涨0.16% 航母概念股崛起
收评:沪深双双翻红沪指涨0.16% 雄安概念股强势回归
小牛奔腾之涨停股揭秘:雄安新区概念股上涨
金莱特股东收到广东证监局警示函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