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施工建设当中的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作为海口市美舍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之一,自今年2月9日开建以来,不仅承载着黑臭水体整治的功能,更是对于海口建设“海绵城市”、推进美舍河行洪排涝能力起到重要作用。24日,海口经历了一场暴雨,25日上午,南海网记者前往美舍河湿地公园凤翔段,看看该公园的蓄水和排涝能力究竟如何。
美舍河湿地公园凤翔段经受暴雨“考验”
走入美舍河湿地公园凤翔段的施工现场,记者看到项目在井然有序地施工建设当中,已铺设的路面在阳光下干燥整洁,路面两侧的草坪长势良好,刚刚栽种的树木在木棍的固定下整齐排列着,美舍河旁正在开挖的工地上泥土仍有些泥泞,但并未出现积水,河面平静、水位正常。
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所长王晨现场介绍,美舍河的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在海口的具体体现,该项目融入了“海绵城市生态治水”的理念,整体提升了美舍河水体的功能,具体体现在三大方面,分别是:修复水体的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提升水安全。
据王晨介绍,通过前期长时间对排污口的摸排、截污、修复等措施,保障了旱季河道内“水清岸绿”。王晨说到:“同时,也经受住了昨天这么大降雨量的考验,充分体现了项目的治水功能。”
王晨提到,项目经受住“考验”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他说:“一方面是对于初期降雨时,对初期雨水的降解;另一方面是在城市降雨逐渐增大后,对于雨洪治蓄的功能体现。”
“六位一体”降解初期雨水解决河道污染
王晨告诉记者,在初期雨水降解方面,该项目利用河道两边的绿带空间,构建起“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的初期雨水净化“海绵设施”,包括下沉式绿地、人工湿地等,可以将周边汇集过来的雨水在项目内进行治蓄与净化。
其次,将美舍河湿地公园凤翔段原有的硬质堤岸“退堤还河”的方式,构建内河湿地,构建出一个土壤、湿地和微生物可以充分融合的空间,可以将一部分初期雨水和污染物通过内河湿地再次进行净化后排入河道内,解决了初期雨水对河道的污染问题。
洪水来临前若有效调控可提供治蓄雨洪空间
王晨提到,项目更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对于大流量的洪水进行行洪排涝。一方面,刚建成的设施能够在行洪排涝中发挥治蓄与增强排涝能力的功能。王晨说:“整个河道的行洪断面拓宽,构建出浅滩生态岛,为行洪和排涝提供了弹性空间,在高水位情况下提高了排洪能力。”
“另一方面,通过‘退堤还河’、‘退塘还湿’构建起软质的、生态的修复空间。”据王晨介绍,该空间对上游来水起到非常好的治蓄雨洪的作用。王晨举例说到:“昨天我在巡查过程中,对水位进行了监测,在降雨之前水位高5.8米,最高峰时水位近6.2米,也就是说,通过40公分的水位高差起到了调蓄雨洪的作用。”
王晨补充说到:“如果再进行有效地调控,根据气象情况,有效控制下游泄水,在大洪水来临之前,有效地将水位放低,我们经过测算,从凤翔公园到上游的沙坡水库这一河段,能够治蓄雨洪的空间将达到50万立方米。”
相关链接: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