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立方美食街极大地方便了周边居民。记者张俊其 摄
滨江西路成市民休闲健身好去处。记者张洋 摄
居民在优美的社区广场休闲娱乐。记者张俊其 摄
西门外社区美化改造后焕发新生。记者张洋 摄
“15分钟便民生活圈”方便周边居民。记者张俊其 摄
市民游客在骑楼小吃街享受美味。记者张洋 摄
“在社区住了几十年,做梦都没想到变化这么大。”看着家门口原本脏乱的小巷改造后变身花园式社区,83岁的市民黄昌荣开心地竖起大拇指。随着全市2434条背街小巷和多条主干道改造提升完工,人们欣喜地看到,城市“颜值”更靓了,日常生活也变得愈发方便。
城市更新,海口更美。开展“双创”近两年来,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将民本理念融入到经营城市的点滴细节中,狠补基础设施硬件短板,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市民生活幸福指数,加速打造“双创”升级版,凝心聚力,奋力拼搏,为扛起建设美好新海南的省会城市担当作出新贡献。
推进生态修复 精心“雕琢”城市
每到休息时,市民李诗华喜欢驱车行驶在滨江路上,路边笔直的椰树一眼望不到头,绿树红花串起绵长的沿江景观带上,偶尔吹来阵阵微风,让人尽情徜徉。随着景观提升工程基本完工,海口滨江西带状公园美丽亮相,告别“闹心地”变身市民喜爱的大型城市公园。
“真没想到,才几年的时间,这里变化这么大。”4月26日,李诗华告诉记者,毗邻南渡江的滨江西路沿线相当长的路段,曾一度垃圾遍地、杂草丛生、黄土飞扬,甚至还有一块块“私人定制”的小菜园,以及许多乱搭乱建的简易房屋。后来,多部门联动整治,南渡江沿岸市容市貌才逐步改善。
“提倡乡土树种,精心打造山水林田湖为一体的自然生态景观。”市公共绿化管理所副所长郑盛斌说,滨江西带状公园的建设是为了开放绿地及滨江走廊,激活水岸及修复生态,构筑一个形态完整、功能完善的生态体系,形成一个概念明晰、连接人与自然、人与人,特征鲜明的公共滨江地带,紧扣人文地域元素,打造生态节约环境。全长12.57公里的滨江西带状公园建设过程中,绿化部分以椰子树为主基调,种植数量达7至8千株,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椰梦长廊”。
在城市门户、小游园、湖心岛、交通干道、小街巷等地,借助“双创”东风,海口同样因地制宜以生态修复理念推进景观优化,提升城市品质,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为市民游客构筑了宜居宜游的新环境。
呵护历史文脉 留住文化基因
文化内涵,是一座城市的魅力与灵魂。融入市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散落在古街古巷中。曾经因为年久失修,使得许多原本古色古香的小街巷失去应有的光彩。为此,海口将改造和保护密切结合,坚持修旧如旧、以古为新的原则,突出本地文化特色,古街巷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纷纷换上新颜,托起人们心中那一抹历久弥珍的乡愁。
长253米的培龙市场后街,是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街巷,由于常年疏于管理维护,路面坑洼不平,地下排水设施堵塞,路灯暗淡。“每次下大雨,路面上遍地都是小水坑。”府城街道办工作人员符至怡说,正是升级改造工程,让这条老街巷焕发新貌。
现在,每到晚上,家住府城的“老海口”吴爱明就喜欢到旁边培龙市场后街散步,宽敞整洁的地面上,电动车停放有序,看不到沿街店铺出店经营,占道的摊贩也不见了踪影。记者看到,培龙市场后街入口处立着红色的高大门楼,公共通道铺上了青石砖,两侧的多层建筑立面一派琼北古建筑风格,成为集休闲娱乐、餐饮美食、购物消费为一体的古城文化特色美食街。
这条美食街是海口琼山“琼台复兴”计划的杰作。琼山对培龙后街等一批古街巷全面升级改造,在有效保护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重新展现千年古城墙下特色美食文化的风采。在上月底的开市首日晚上,就迎来近3万人次市民和游客,品特色美食,赏千年福地。
得益于对包括忠介路、培龙市场后街、宗伯里一横街等一批古街巷的修旧如旧的改造,历史悠久的府城文化街区重新焕发了活力。而海口另一张历史文化名片——骑楼老街同样在久久为功的提升过程中实现了蝶变,成为备受市民游客青睐的文化地标。以保护历史古迹为重点的文化传承工程,更好地留住了独特的文化“基因”,让市民寻得见深藏心底的乡愁,也让游客感受到厚重的城市底蕴。
民本理念引领 “双创”有效升级
走出家门不到15分钟,就可以吃上早餐,找得到平价理发店,日用小百货应有尽有……海口近40个便民生活圈陆续投用,家门口“一站式”解决日常琐事的便民场景渐成市民生活常态。
从小在西门外社区长大的蒋明对今年启用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里配备齐全的超市、裁缝铺、小百货、餐饮店、美发店等如数家珍,“现在走出家门,在社区里吃啥买啥都很方便。”
海口按照“业态缺啥补啥,问需问计于民”的思路,推进“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统一规范店铺招牌,把美食、购物、理发、配锁、修自行车、修鞋、手机贴膜、缝纫等生活服务类行业集中起来,在路口制作便民服务站点分布示意图。同时,积极吸纳流动摊贩和低收入困难群众,让其入店经营。
作为“离家最近的道路”,破旧坑洼的现状促使海口加大背街小巷改造力度,改善市民出行居住环境。800多米长的流芳路,是琼山区巴伦社区的小街巷,长期饱受脏乱差的困扰,居民出行十分不便。“双创”工作开展以来,流芳路不到两个月,旧貌换新颜。“路修好了,出门买菜也不闹心了。”经营药店的市民钟灵说,走在平坦干净的路面上,看着路旁新种下的绿草,感觉心情都好了很多。
目前,随着全市2434条背街小巷完成改造提升,人们欣喜地发现,破损的墙面全部美化,路边的绿化带疏密有致,车辆停放规范有序,天空杂乱的电缆线挥别“蜘蛛网”,节能路灯照亮出行路,健身休闲场地更是点亮宜居生活。记者从市“双创”工作指挥部获悉,今年海口将再升级改造169条背街小巷,加快街巷精细更新步伐,刷新城市“颜值”,疏浚“毛细血管”,切实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倾心精细管理 打造幸福家园
桂林洋经济开发区打造的“风情小镇”,实现了区域功能的提档升级。对临街建筑立面、户外设施及屋顶设置改造,还涵盖街道园林绿化景观、柏油路面、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路灯改造等工程。在提升风情小镇“面子”的同时,还对“里子”项目——多条道路的地下管网进行全面贯通及修复。
海口精细化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深入践行“绣花式管理”,完善城市功能,筑牢民生“里子”,让老百姓更添幸福获得感。农贸市场改造检验着城市精细管理的“内功”,海口在升级改造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如今,市民纷纷点赞买菜就像逛超市一样。以白龙农贸市场为例,改造好的市场地面干净清爽,摊位有序,根据不同功能,市场设置了水产、熟食、鲜肉、蔬菜、禽肉等560个摊位。
“我在这里卖菜十几年了,真没想到市场会变得这么干净,不仅让顾客逛得舒心,我们卖菜的看着也开心。”摊主林月芳如是说。目前,全市经过改造后的农贸市场新增面积约3万平方米,相当于新增10家农贸市场,增加辐射人口35万。
海口还统筹推进实施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三无”小区改造、双创广场建设、“三园合一”提升等民生工程,扮靓了大街小巷的风景。新建的双创广场,惠及海垦片区10多万人,现在早已成为辖区居民首选的健身休闲场地。目前,随着琼山双创广场、高登社区双创广场等相继投入使用,双创广场渐有“星火燎原”之势。
而“三园合一”工程让公园翻开崭新篇章,海口大手笔打造最大的城市中央公园,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开启了公园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在提升市民游客获得感的同时,中央公园打造了健康海口的重要支点,擦亮了全域旅游宜人底色。
用心经营城市,用情修复城市,民本椰城书写幸福读本。不忘为民、惠民初心,海口加速推进城市更新,打造“双创”升级版,推动海口做大做优做强,建设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让老百姓的生活拥有越来越高的品质,收获越来越多的幸福。
记者曹马志
(海口网4月28日讯)
相关链接:
21省份出台出租车改革意见 85城市已出台落地政策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