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扫一下,我拉你进群。”
在四川,无论与哪一级妇联干部打交道,都需要习惯被对方“拉群”的热情邀请。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在一位省妇联工作人员的微信里发现,大大小小的工作群就有10多个, APP图标上不断累积的红色计数点则说明了群成员的活跃度。
“这已经是一种工作习惯。”这位工作人员介绍,当地各级妇联组织建起家政服务、种养殖、手工编织、儿童早教、妇女创业、志愿服务、女性电商等上万个网群,通过自主“入住网群”,妇女群众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找到相关专家、妇联干部以及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获得法律政策咨询、成才成长辅导、权益问题诉求、创业就业帮扶、婚姻关系调适、家庭教育指导。
“在妇联工作中注入互联网思维,在我们看来,就是一次对妇联组织与妇女群众关系的重塑。”四川省妇联相关负责人认为,建起“妇联云”提供无缝隙服务,就是为了进一步增强群众性。
区域化建设发挥全天候效应
“你看,我手机里这3个群最重要,能保证沟通起来能够随时随地。”翻着微信,在“指”点之间,黎莉已经与辖区内的妇女群众完成了一次有效沟通。
身为达州市达川区三里坪街道妇联主席,黎莉认为,随着越来越适应用“群”来随时交心,“我已经成为‘不下班的妇联干部’。”
在这个今年4月刚刚完成区域化建设改革的街道妇联,黎莉早已不像此前那样,视网上交流为“权宜之计”,而是真正将“建群”视为延伸工作手臂的好办法。
就在几周前,三里坪街道正式开启区域化建设改革,除黎莉被明确卸下此前的兼职,专注担任妇联主席外,还配备了2名专职副主席、2名兼职副主席、1名挂职副主席,以及3名执委。
“从原来的1个人到现在的9个人,啧啧。你想想,我们的工作能得到多大提升?” 回忆起此前“单打独斗”的时代,黎莉指着挂在办公室墙上的街道妇联执委会名单,颇为舒心地说:“我这个街道妇联主席,第一次有了‘兵强马壮’的感觉。”
大家的职责也根据各人的专长被细分——段和碧是辖区内一所学校的语文老师,负责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讲以及公益活动;冯志红和张艳都是辖区内的企业经营者,负责妇女创业就业……
除了发挥各自所长,还制定了轮值主席制度,“这样,我们每月都能有一个原创的主题活动。”翻开本年度的工作日志,黎莉笑着介绍,“看,我们街道的妇联工作已经前所未有地充实。”
截至目前,四川已有2825个乡镇进行换届,451个乡镇已进行区域化建设改革,新增乡镇妇联执委近7000人。省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就是要从传统的行政组织架构‘圈子’中跳出来,将组织覆盖由内部拓展到区域内的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等领域,实现‘小妇联’撬动‘大单位’、‘小核心’辐射‘大周边’的组织格局。”
看似“闲下来”的黎莉,开始有了“小目标”——把街道妇联“搬到网上去”,让更多妇女群众不进办公室也能找到妇联干部。在她“最宝贝”的那3个群里, “真心聊吧”里有群成员33人,用来交流亲子育儿;“抱团养老俱乐部”已有157人参与,是辖区中老年妇女的大本营;由19人组成“工作群”则是街道妇联与各社区妇联联系的直通车。
“基层妇联的人多了,联系的妇女群众也就更多,作用也就更能发挥。”省妇联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再有互联网的放大作用,完全能打造一个具有全天候效应的乡镇妇联。”
主动“建群”扩展妇联朋友圈
在四川,一名女性想在“娘家人”建的网群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个”,很容易产生“幸福的烦恼”——“选择那么多,你叫我啷个办呐?”
的确,上万个遍布多领域的“妇字号”网群,在四川省妇联的官方表述中,被定位为“分众化建群”,这种对于将满足妇女需求从“量”上升到“质”的实践,体现了当地对于主动拓展妇联“朋友圈”的重视。
“妇女姐妹的年龄、工作领域、兴趣爱好等多个方面是不尽相同的,差异化决定了我们向妇女群众提供服务时,必须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才是真正贴心的娘家人。”省妇联相关负责人说。
在女性创业渐成城市名片的成都,“如何从创新女性双创服务的方式上寻求突破,一直是工作中的重点。”成都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针对女性创业项目小而精的特点,从去年起,成都市妇联打造了“巾帼云创”创新创业服务品牌,从线上出发一直跟踪服务到线下的方式,已聚集500余个创业项目、300余名创业导师,而分布该市各区的创女时代、幸福公社、WORKENG文创孵化器等市级女性双创示范基地,更是成为女性双创的孵化载体。
“我们就是要帮女创客们大胆迈开步伐。”市妇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巾帼云创”平台上,有创业项目的女性创业者可以自主发布项目。想要创业却无项目的女性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地点、合作方式、投资金额等条件发布寻找项目的信息。
“在创业过程中,背靠‘娘家人’,就会觉得更安心,也更有勇气。” 创女时代负责人郑胜兰表示。
一个个方便快捷的线上平台,已成为妇联朋友圈快速扩展的助推器。
作为曾经的联系难点,女大学生群体在省妇联工作人员看来,“现在那都不是事儿。”省妇联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此前,通过网络在全省109所高校开展女大学生思想问卷调查,采取线上线下并举的方式,面向女大学生征集并实施了“春蕾绽放——女大学生思想引领”项目,超过70%的高校和1000多个高校社团参与,发起的职业规划、社会实践等网络话题点击率达2400余万次,发布各类活动宣传信息上万条。
“妇联的‘小伙伴’越来越多,就意味着妇联组织已开始真正走入多类型妇女群众的心中。”省妇联相关负责人颇为骄傲地表示。
资源整合扎根网上妇联
“网上妇联,并不只是增加一个信息发布渠道,还得让妇女群众从中找到实实在在的资源。”省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妇联开展的各类活动品牌、服务项目、工作资源都已广泛链接在网上,一个集成多种内容的“妇联云”搭建成形后,妇联组织履行基本职能又增加了落脚点和发力点。
如今,1.5万名四川妇联幸福使者已在网上被聚集,通过线上管理+线下培训,家风家教课堂讲师和家庭教育专家、骨干每周在线上为家庭提供讲座和答疑辅导服务,使200多万家庭直接受益;在寻找“最美家庭”活动,通过线上投票线下活动,动员1000 万家庭参与活动,网上投票达1000万人次……
“现在,我们早已习惯把业务工作和主题活动分解为品牌项目,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的‘清单’。”省妇联一位工作人员介绍,项目集中到省女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平台进行统一发布、统一管理、统一运行和统一评估,通过公开发布的形式征集项目承接单位,拓宽项目的参与渠道,使更多的社会组织了解妇联工作、参与妇联工作。
如今,四川“农村巾帼互助队”,已为15个村建立了舞蹈健身队、家风讲堂、护幼网络、巾帼志愿者队伍,直接受益群众达到1万余人。这正是2016年“三八”节期间,省妇联面向社会公开发布的28个妇女儿童项目之一。面对项目总资金162万元的“妇”字号品牌,省妇联以妇女群众参与率、满意率、受益率为重点,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了评估,合格率达100%。今年,省妇联在“三八”节又公开发布52个项目,项目总资金270万元。目前已进入评审阶段。
按诉求来设置,为体验而升级的互联网思维一旦注入,也使妇联工作被赋予新内涵。
让妇女群众享受的服务走向“零距离”“零时差”,正是“有更多获得感”的生动注解,更是妇联改革的目标之一。
“服务妇女群众不能有‘断头路’,在互联时代,‘娘家人’打造的云平台,要让姐妹们方便快捷地‘读取’信息化服务的‘最后1KB’。”省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妇联云”的构建,会让“娘家”更加温暖管用,也能以此众筹女性智慧,共赴圆梦之旅。
相关链接:
国道318线四川康定折多山路段因大雪通行受阻
四川乐山公开征集城市形象宣传语和形象标识
四川贫困地区高考学生请注意 高校专项计划报考流程瞧这里
揭秘中国首艘核潜艇:四川山沟里造出“核心脏”原型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