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5月2日电(记者李鹏、孙清清)不久前,河南省新蔡县长杨庄村全村764户村民都给自己地里的庄稼买了保险。虽然成了“整保村”,但村支书杨青山还是有点困惑:“以前催着都不买,现在争着买,你说稀罕不稀罕?”
新蔡县位于河南东南部,地处淮北冲积平原,既是传统农业大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该县境内地势高洼不平,散布着众多洼地,加之洪、汝河横贯全境,旱涝灾害频发。为了降低农民种地的风险,政府在当地大力推广农业保险,然而,给庄稼买保险靠不靠谱,许多农民心里都没底。
“以前不知道有农业保险,后来知道了,但是担心不好理赔。”家里有16亩地的村民杨青生几乎是村里最早尝鲜买保险的一小批人之一。2016年,杨青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一亩地交了一年10.8元的保费,“没想到去年正好碰上小麦赤霉病,减产三成以上,最后保险公司按每亩50多元,赔偿了900多元。”尝到了甜头的他今年又投了保。
与散户杨青生“歪打正着”尝到“甜头”后主动投保不同,种粮大户袁方力则是“吃了亏”才开始投保。2013年大学毕业后,袁方力回到新蔡县流转了316亩土地。几年下来,管理有方的他顺风顺水,直到去年200多亩小麦因为赤霉病每亩减产300多斤,赔了6万多元。
2016年秋,袁方力赶紧给自己的160多亩玉米买了保险。这回让他躲过一劫:当季玉米抽穗时遭遇大风暴雨,导致大面积倒伏,80多亩玉米几近绝收,后来农险公司按一亩地600多元,赔了4.9万元。如今,给庄稼买保险成了袁方力种地首要考虑的事儿。
有了“吃了亏”和“尝到甜头”的人“带路”,今年,没等村干部发动,全村村民都抢着给自己的庄稼买了保险。记者在长杨庄村采访,村民拿出河南中原农业保险公司的保单,投保160亩的冬小麦,需交保费8320元,农民个人仅需缴纳保费1664元,其余由中央和省级财政负担(2016年以来河南省为减轻产粮大县的财政压力取消了县级保费补贴),每亩保险金额800元,共计12.8万元。
近年来,按照“价补分离”的思路,我国积极探索从单纯制定最低价格和实行粮食临时收储,转向逐步实行目标价格制度,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作为农业大省,2015年5月,河南组建中原农险公司,这也是全省首家保险法人机构。
据中原农险公司新蔡县支公司负责人介绍,自支公司成立以来,为方便农民投保,公司送保险上门,如今像长杨庄村一样的“整保村”越来越多。数据显示,2016年6月,该公司夏粮承保面积仅为8.6万亩,覆盖54个行政村、2万多户;但截至目前,今年该公司的夏粮承保面积已达55.3万亩,覆盖177个行政村、5万多户。
“不能光知道种地,也要学会规避风险。”如今,村支书杨青山还多了一个身份——“保险协办员”,除了做农民和保险公司沟通的桥梁,还负责向农民宣传保险知识。据介绍,在新蔡县,像杨青山这样的保险协办员已有240多名。
相关链接:
海南省农业厅等六部门: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