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5月4日讯(记者赵秀红)今天下午,“‘一带一路’与我们的未来”课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十一学校的12名高中生经过近半年的研学,从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对“‘一带一路’与我们的未来”进行了汇报与研讨。该课题组由人大附中、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北京青年领袖文化发展中心共同立项。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铁建等国内外高校和相关机构的专家提供专业指导。
青少年视角的“一带一路”研究在国内外尚为空白。“作为青少年,我们见证了大变局之下的中国外交从韬光养晦到奋发有为,也深感肩上的责任与国家命运、世界未来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关注‘一带一路’建设,希望从青少年视角提出问题并努力寻解。”一名课题组成员如是说。今年1月,课题组正式成立,此后,学生们利用节假日开展了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今天的会上,学生沈瑜非关于在青少年中推广“一带一路”旅游的研究让与会专家耳目一新。她自己设计了调查问卷,调研青少年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旅游状况,发现同辈们对“一带一路”了解并不是很清楚,对沿线国家有刻板印象,而超过60%的青少年对沿线国家的文化和自然风光非常感兴趣。沈瑜非提到,在青少年特别喜欢的某视频网站,一个讲述青藏高原的纪录片《第三极》播放量达到16.8万。借鉴这个思路,沈瑜非提出:应该用适合青少年口味的方式推广“一带一路”旅游,比如开设邮轮项目体验海上丝绸之路、增加国家间的青少年游学活动等。
课题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教师高秋明对高中生的研究感到惊喜,“这是非常好的学术启蒙,让我都有了一种输在起跑线上的感觉”。她认为,与大学生不同,高中生的研究既体现出浓厚的青少年特色,思路大胆,又有很扎实的基础。比如,多位同学关注“一带一路”的文化传播,里面就提出用新颖的青少年传播手段,很有新意。
《中国教育报》2017年05月05日第3版
相关链接:
“一带一路”安全合作对话会在京举行 孟建柱会见代表团团长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