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蛟龙”号在南海浦元海山下潜,进行深海科考。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新华社“向阳红09”船5月5日电(记者刘诗平)“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日在南海北部的浦元海山发现多金属结核区,同时带回珍贵生物样品。
“‘蛟龙’号对浦元海山顶部结核分布情况进行了近底观察和探寻,初步了解了此海山结核的分布范围和丰度,为海山结核区环境基线研究、结核采矿试验环境评价奠定了基础。”中国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现场总指挥邬长斌说。
多金属结核主要成分为锰和铁,有核心并有不断向外生长的纹层,因而也称“锰结核”,后来人们从中分析出铜、钴、镍、铅、锌、铝和稀土元素等数十种金属成分,因此称为“多金属结核”。“蛟龙”号本航段的主要科学目标之一,即在南海北部预选区开展1000米级多金属结核采集试验区选址调查。
本次下潜人员为实习潜航员陈云赛、资深潜航员唐嘉陵和科学家王小谷,海底作业6小时34分钟,最大潜深2029米。“蛟龙”号沿着浦元海山作业区一条测线进行了近底观察和取样,完成了环境参数测量,采集了近底海水、沉积物、结核结壳和生物等样品,拍摄了大量海底高清视频照片资料。
从海底2000米左右的结核区内,“蛟龙”号带回了珍贵的生物样品:生活在靠近山顶岩石上的一只海百合和一枝红珊瑚;一枝长在结核上的珊瑚,以及长在珊瑚上与之共生的蛇尾,这让研究海底生物的王小谷惊叹不已。
王小谷说,参加大洋科考十几年,这次随“蛟龙”号下潜印象深刻,“蛟龙”号精细作业,在海底缓慢移动,能够让科学家仔细观察,同时定点取样,并拍摄到大量珍贵视频资料。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