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5月11日电(记者徐金鹏、刘宏宇)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的广东,致力于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实践“一带一路”倡议。
广东省国税局的数据显示,广东企业“走出去”呈现空前活跃状态。截至目前,广东共有“走出去”企业1457户,2014年以来新增“走出去”企业648户,其中45%选择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投资。同时,商务、海关等部门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欧美等许多发达国家对广东的投资势头强劲,投资额快速增长。
“走出去”:上千家企业“漂洋过海”
在数千公里之遥的埃塞俄比亚,一个投资达3亿美元的埃塞华坚工业城正崛起。数百名员工被送往广东东莞进行培训,为工业城培养一支管理、经营、技术精英团队。
广东东莞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说:“如今华坚在埃塞俄比亚有6000名工人,到2028年有望解决10万人就业。”
近年来,广东省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众多企业涌向“一带一路”。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广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际投资超过40亿美元,同比增长65.3%。
加快全球布局。“今年销售额预计达2000亿元,其中国外市场占比将达50%。”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说,美的坚持“全球经营”理念,以国际化运营增强全球资源整合能力。
近年来,美的接连收购日本东芝家电业务、意大利中央空调企业Clivet、德国库卡公司、以色列自动化高新企业高创,大体完成全球布局。现在的美的,成为一家横跨消费电器、暖通空调、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的全球化科技集团。
深化国际合作。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测绘地理信息装备制造、服务及解决方案提供的民营企业,产品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做精国内市场,拓展海外市场。”该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2015年,该公司在瑞典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收购本土公司,以拓展中东、欧美业务;最近还选定英国本地公司进行投资,以获得更多研发资源。
积极抱团出海。迄今为止,位于佛山的知名陶瓷企业蒙娜丽莎已在海外80多个国家建立近300个销售网点。为开拓“一带一路”市场,该企业既与碧桂园、万科等房地产企业巨头合作,也与本地企业如联塑合作,一起开拓海外市场。
“引进来”:投资增多侨商回流
广东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如今,在大批国内企业“走出去”的同时,国外先进企业纷至沓来。
第121届广交会日前闭幕,到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采购商近9万人,接近总人数一半,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成为我国外贸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年前,中德城市代表共同倡议发起“中德工业城市联盟”,谋求通过联盟城市间的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共同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如今,联盟成员队伍由成立之初的18座城市发展至目前的25座城市。
“中德、中欧产业合作不断升级,中国已是德国在亚洲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中德工业服务区管委会主任刘怡说,随着关系日益紧密,一大批德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落户佛山。如世界两大光源制造商之一欧司朗在佛山设立亚太总部,德国库卡机器人、德国最大的环保企业瑞曼迪斯、欧洲最大的保险公司德国安联集团等一批企业也入驻中德工业服务区。
另一个有意思的趋势是,随着“一带一路”日益深入,近年来“回流”创业的侨商数量不断上升。
几年前,泰国华侨吕锦盛回到广东珠海,收购珠海龙华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如今,龙华石油年销售收入14亿元,拥有总库容达到40多万立方米的码头库区及遍布珠海市区的零售门店,为中国和泰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吕锦盛建议,广东要充分发挥华侨数量多的优势,使华侨成为“一带一路”催化剂和先行者,共同推动文化、人才、技术等要素的交流与共享。
打造“一带一路”对接融汇重要支撑区域
“一带一路”如今已成为共享机遇、共同繁荣的世界大舞台。在积极支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同时,广东当前正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契机,全力创新一个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广东省发改委主任何宁卡说,未来将发挥广东作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枢纽、经贸合作中心、重要引擎与香港、澳门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的“双重功效”,湾区三地拼船出海,深化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及人文交流,共同拓展发展空间,打造“一带一路”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域。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广东企业,其国际竞争力强弱归根结底取决于自己的创新能力与相关的生产性服务配套能力高低。”广东省社科院教授丁力认为,当前广东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势头强劲,但创新能量还没有完全爆发出来。“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被打造成全球创新高地,应充分利用这个战略机遇,继续创新,在参与‘一带一路’道路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关链接:
专访:“一带一路”将促进阿中交流和互联互通——访阿根廷总统毛里西奥·马克里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