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招聘中的骗术,多是网下骗术的延伸或变种。尽管骗子挖“坑儿”行骗的事短期内不可能绝迹,但只要打击和惩处的努力不断档、不松懈,只要劳动力市场各个环节同心协力,相信就能让求职者踏踏实实地找工作,让诚信社会的氛围为更多百姓营造安全感。
据《工人日报》5月9日报道,“招聘淘宝刷单员,在家躺着就赚钱”“挂机兼职,足不出户月薪过万”……针对网络上不少兼职招工信息,记者暗访发现,一些网络招工无需面试,也不签劳动合同,只是通过获取会费、银行卡账号、充值卡账号等手段与求职者打“心理战”“玩消失”,从中获利。一些求职心切的受骗者逐渐增多,但因为被骗数额较小,事情往往不了了之。
现实中总有一些人挖空心思制造虚幻的“馅饼”骗人。从医治百病的“神药”,到种类繁多的“红包”;从畸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到不需任何技能就能赚大钱的“工作”,各种各样的“坑儿”让人防不胜防,受骗者不仅会遭受经济损失,更饱受精神上的折磨。
网络招聘中的骗术,多是网下骗术的延伸或变种。因此,破解网络招聘中的骗术,首先管理要到位。如果制度严密,管理严格,惩处有力,或者骗子不敢挖“坑儿”,或者出现了“坑儿”也能被第一时间打掉。
网络招聘的“坑儿”其实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无论是招工平台许诺的高额兼职提成,还是唾手可得的所谓佣金收入,不管它们包装得多华丽、多撩人,大都经不起拷问。如果应聘者能多问几个为什么,事先多做些信息咨询,大多可以识破骗局。如果求职者放弃“以小博大”的心理,再狡猾的骗子,再隐蔽的“钓术”,也难轻易得逞。
问题是,在劳动力供大于求、招聘市场良莠不齐等情况下,网络招聘骗局就像无孔不入的苍蝇,肆无忌惮地挑战法律法规权威,挑战人们的承受能力。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求职者不可能是“超人”,不可能动辄开启“外挂”、炼就识别骗术的“火眼金睛”。破解网络招聘中的骗术,还需要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同心协力共同应对。
比如,制度建设要尽快补齐短板,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体系,特别是就业促进、职业介绍、劳动者法律权益维护、社会诚信建设等,打造让求职者走“正门”、不走“旁门”的社会环境,打造让行骗者没有市场的法律环境;就业帮扶要跟上,政府的职业介绍服务网络建设和工会组织等社会帮扶力量形成合力,跟上劳动者就业的需要,建立起“应帮尽帮”的服务网络,让更多的求职者得到必要的帮助,让他们少走或不走弯路;同时,相关管理部门应对网络招聘等各种“坑儿”快速发现、快速监管、快速处理,让上当受骗的人能够及时得到救济,对行骗获益的骗子依法给予惩处。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尽管骗子挖“坑儿”行骗的事短期内不可能绝迹,但只要打击和惩处的努力不断档、不松懈,只要劳动力市场各个环节同心协力,相信就能让求职者踏踏实实地找工作,让诚信社会的氛围为更多百姓营造安全感。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