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
新华社记者王宾
从“除四害、讲卫生”到城乡卫生环境综合治理,从“移风易俗、改造国家”到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爱国卫生运动走过了65年的发展历程。
12日,爱国卫生运动65周年暨全国爱国卫生工作座谈会举行。爱国卫生运动为13亿人民带来了哪些“健康红利”?在共建共享的健康中国背景下,爱国卫生运动将有何新内涵?
从“除四害”到建设“绿色城市” 健康城乡治理打造“升级版”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除四害、讲卫生”的爱国卫生工作方针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如今,爱国卫生运动的时代内涵从个人健康卫生延伸到环境综合治理。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指出,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鼓励和支持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努力打造卫生城镇升级版,促进城市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
“让百姓成为自己健康的生产者,要靠社会综合治理‘大处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玲说,“爱国卫生运动,就是把党的优势和群众工作相结合,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这个‘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提出,争取到2020年,国家卫生城市数量提高到全国城市总数的40%,国家卫生乡镇(县城)数量提高到全国乡镇(县城)总数的5%;探索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助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国家卫生计生委数据显示,通过国家卫生城镇创建,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平均降低19.4%,居民对市容环境的满意率由30%提高到98%,卫生城镇“升级版”正在逐渐形成。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健康促进拓展新内涵
“从上世纪爱国卫生运动侧重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到如今更加注重健康观念、健康意识的培养,爱国卫生工作的新内涵有效促进了市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浙江省爱卫会办公室副主任张新卫说。
从“治病”到“治未病”,一字之差反映出爱国卫生工作背景下中国卫生医疗模式的深刻转变。云南省昆明市用健康常态化管理推动实现“医生为辅、患者为主、自我管理”的慢病防控模式,“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定期活动走进社区,激活了健康共建的“神经末梢”。以信息化手段创新健康管理,贵阳市花溪区利用手机APP实现对糖尿病患者数字化管理,血糖控制达标率提高10%以上。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傅华表示,“公共卫生管理是社会性行动。爱国卫生运动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老百姓成为自己健康的生产者,践行新时期这一伟大群众实践活动的精神内涵。”
把好重大疾病防控“源头关” 守健康安全“红线”
“爱国卫生运动是解决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抓手。”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指出,爱国卫生运动中要注重遏制传统流行病高发势头,做好重点传染病源头防控,打好联防联控“组合拳”,守住健康安全的“红线”。
为在防控干预重点公共卫生问题中下好“先手棋”,针对近年发生的H7N9疫情,广东省在爱国卫生运动中全面推广活禽市场一日一清洗、一周一消毒、一月一休市、过夜零存栏的“1110”制度,从源头上消除疫情扩散风险。贵州省基本消除了地氟病、地砷病、碘缺乏病“三大”地方病危害,多个重大疾病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将爱国卫生工作向纵深推进。
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副局长张勇表示,下一步,我国将继续推动爱国卫生工作在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精神疾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中发挥作用,健全覆盖社区、村镇和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网络。
相关链接:
及时应对 举一反三 逐一排查 常态监管市残联对残疾人服务机构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