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于女士向记者反映,她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出儿子的生日照,不想当天收到亲友二十余个红包,“本想与大家分享喜悦,却在无意中给别人增添了压力。”对此,黑龙江大学社会学专家曲文勇表示,朋友圈是沟通交流之地,人与人的关系,不应该被红包“绑架”。
市民小李:常有人晒各种照每年发出万余元红包
冰城市民小李是个80后,他告诉记者,自己的朋友圈里总有人晒结婚照、生日照,每天被这些信息狂轰滥炸,让他不堪其扰。
小李说,他比较“好面儿”,虽然他与朋友圈里好多人交情并不深,但普通朋友晒出孩子生日照,他都会发个数额吉利的红包表示祝福。一年下来,有十多次。单位新来的同事在朋友圈里发了结婚照,本来没有太多交集的小李,觉得与同事“抬头不见低头见”,给对方发了200元微信红包。有时,别人还会把收红包截图发到朋友圈,让他“压力山大”。
三年来,小李每年都要在朋友圈发出万余元祝福红包,这相当于他每年收入的六分之一。
90后陈女士:最怕看到收红包截图有人连晒30多个
小李关注的是“发不发”,而90后陈女士纠结的是“发多少”。
陈女士说,她的堂嫂每天都会把日常生活晒在朋友圈里。“5月5日是堂嫂的生日,当天我六点钟起床后,堂嫂就在朋友圈里晒出生日当天收到的第一个红包521元。”到午间休息时,陈女士再次点开朋友圈一看,堂嫂发了三十多个生日红包截图,最高999元,最低5.21元。“当天晚上,堂嫂还晒了一下生日收到红包金额的总数,大概五千多。”
“其实,我最怕亲友过生日,把收到的每个红包都截图公之于众。红包金额大,我经济能力承受不了,发少了没面子。”陈女士说,每一个红包截图,都会形成比较,无形中给其他人带来压力。
黑大专家:要有独立思想和个性别被其他人影响
对此,黑龙江大学社会学专家曲文勇表示,微信朋友圈晒生日、生日红包,现在已是常态。这种网络现象,其实是对现实社会、现实生活的折射。“没有过多交往的人过生日,大家都会发红包送祝福。由于不少人从众心理较强,势必会遵从这一群体性行为,在不情愿中点发出红包。”
曲文勇认为,朋友圈是分享喜悦、沟通交流之地,人与人的关系,不应该被红包“绑架”。个人不应受到网上群体行为的影响,要有独立思想和个性,提高排除外界环境干扰的能力。他的做法是,关系亲近的人,接收红包无妨,待对方生日再发回去;如果关系一般,对方发红包最好不接,表示谢意即可。
相关链接:
国务院确定减少多项成本 企业减负再获千亿级红包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