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在外务工多年的刘金平回到白河村自主创业。通过政府帮扶养殖了500只土鸡和7头牛,经过四处学习养殖经验和自己摸索,一年下来有五六万元(人民币,下同)的收入,远比村里长期信奉的“要脱贫,靠打工”的年收入要可观。
   
 您当前的位置 : 社会新闻>

中国西北山村的“15公里”脱困路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7-05-18 16:36

  (砥砺奋进的五年)中国西北山村的“15公里”脱困路

  中新社甘肃清水5月18日电 题:中国西北山村的“15公里”脱困路

  中新社记者 冯志军

  37岁的刘金平最近正忙着学车考驾照。一条通到家门口的公路,让他在一年前告别打工生活,回到家乡创业。

图为山门镇贫困村白河村“通村入户”的水泥村道。 冯志军 摄

  刘金平所在的白河村,位于甘肃天水市清水县山门镇北部12.5公里处,当地是平均海拔1700米左右的深山林区。2013年,蜿蜒15公里的通村公路贯通,才让白河村告别“与世隔绝”的境况。

  高寒阴湿、山大沟深、居住分散、交通线路长……与很多贫困乡村一样,“交通难”是多年来困扰白河村脱贫致富的主要瓶颈。地处深山林区的白河村常年光照不足,100多户人家分散于绵延七八公里的狭窄河谷地带,耕地稀缺且贫瘠。

  “(发展)旅游是个好地方,生存却存在问题。”清水县委书记刘天波向中新社记者坦言,白河村贫困问题在甘肃林区中具有典型性,“有劳动力,没有土地”。

  正因如此,在规划落实系列扶贫政策和项目时,建成一批高质量的通村公路成为当地官方的首要目标。通村公路所带来的自驾游人和官方酝酿中的景区规划,已经让白河村与外界“接轨”。

  山门镇党委书记韩勇说,在道路未建成之前,很多人因为没路而放弃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背井离乡付出数倍努力迁往他处。一部分年轻人甚至因为没有“出路”而对生活失去希望和信心。

  村路的修通,不仅让刘金平选择回来,也让44岁的王银花不再“着急”离开。她说,路修好了,山外游人越来越多,“想办一家农家乐,在家门口脱贫致富”。

图为山门镇境内海拔逾2000米的通村水泥路,犹如白色的丝带盘旋在山间。 冯志军 摄

  联通外界的公路,让刘金平的养殖产业“不愁销路”。

  去年夏天,在外务工多年的刘金平回到白河村自主创业。通过政府帮扶养殖了500只土鸡和7头牛,经过四处学习养殖经验和自己摸索,一年下来有五六万元(人民币,下同)的收入,远比村里长期信奉的“要脱贫,靠打工”的年收入要可观。

  刘金平说,先稳住现有规模发展一两年,有了积蓄后再扩大养殖规模,“那时,脱贫就水到渠成了”。

  白河村辖5个自然村,共112户513人。过去三年,在官方政策、资金等多方面支持下,当地贫困发生率从56%降至37%,至去年底有贫困人口40户186人。

  气温渐暖的白河村里草木葱郁,蜿蜒的村道一路深入,串起散落在山间河谷的农房。不少村民院里拔地而起的崭新砖瓦房,与一旁陈旧斑驳的低矮土坯房形成鲜明对比。

  “七八年前还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短短数年间已吃喝不愁,道路修通让出行不再受阻。”56岁的苗天宝几年前便在镇子上买了楼房,但至今一家仍“赖”在村里不打算离开。他说,住在山里自由自在习惯了,况且现在村里条件越来越好。

  “随着一批‘天路’和‘断头路’的打通,原本打算外迁的民众不搬了,在自家院内建起了新房子;一些有思路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借助政策帮助发展起来种养殖产业……”韩勇对于通村道路的重要性如数家珍。

  但是,脱贫仍面临任务重、基础不稳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负责白河村包片扶贫的山门镇副镇长桑鑫蕊说,长期以来,白河村自然条件恶劣、发展基础滞后,贫困面广、基数大、程度深,产业发展难以形成规模,脱贫对象因病、因灾返贫现象易发多发。

  近年来,当地在基础条件“先天不足”的背景下,因户制宜培育小规模扶贫产业,引导扶持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养牛、养羊、养鸡、土蜜蜂养殖,种植甜玉米、务工等。此外,还对村民进行了电焊工、牛肉拉面、建筑工等劳动力技能培训,并提供了浙江、新疆等劳务基地。

  在改善白河村道路、水、电等基础条件后,医疗卫生和公共服务的日益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户脱贫的“后顾之忧”。桑鑫蕊说,近年来,官方对白河村进行了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引导村民享受医疗救助优惠政策和各类社会救助措施。

  39岁的白河村村民康小东过去十年在清水县城周边跑运输生意,尽管早已在镇子上购置了房子,但今年还是花了七八万元在村里盖起了四五间新房。

  “以前村子里没法住,遇到下雨天气,泥泞塌陷的山路让村民很多天寸步难行,加上那时手机信号不稳定,村里经常和外界‘失联’。”康小东说,从小在村子里长大,走得再远,这里也是最终的“歇脚之地”,以前地里一年收成少、吃饭没保障,现在村里条件大为改善,很多年轻人都愿意回来。(完)

 

相关链接:

《血狼犬》力战五一 西北风格小细节成就大电影
通讯:中国西北农民出国“求学”记
“蛟龙”号在西北印度洋调查区域发现“黑烟囱群”
我国首次对西北印度洋开展深潜调查 “蛟龙”号完成2017年“第一潜” 

 

相关链接:
我国首次对西北印度洋开展深潜调查 “蛟龙”号完成2017年“第一潜” 
“蛟龙”号在西北印度洋调查区域发现“黑烟囱群”
通讯:中国西北农民出国“求学”记
《血狼犬》力战五一 西北风格小细节成就大电影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李雨昕] [编辑:陈晓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