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
新华社记者李放、高洁
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12.8万个贫困村,数千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时间紧迫。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2020年全面实现脱贫目标,是党和国家做出的庄严承诺。从革命老区到民族地区,从黄土高原到偏远边陲,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在中华大地持续展开。
幸福的生活要靠双手来创造
56岁的龚成梧(右)在甘肃省临洮县三益村招商引资来的“益农生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干活(5月5日摄)。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2020年全面实现脱贫目标,是党和国家做出的庄严承诺。从革命老区到民族地区,从黄土高原到偏远边陲,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在中华大地持续展开。新华社记者 邹乐 摄
当了大半辈子农民的龚成梧从未想过,56岁了,自己有了人生第一份拿月薪的工作。这是发生在位于黄土高原的甘肃省临洮县三益村里的新鲜事。
第一次领到3000多元工资,老龚攥在手里数了又数:“3000元啊,那是在3亩旱地里干一年活才能刨出来的收入。”
早在几年前,在家门口挣工资是老龚想都不敢想的事。临洮县有323个行政村,其中超过200个面临村级集体经济“空壳”难题。
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
“太阳能就是我们当地最大的资源。”临洮县扶贫办主任孙志成说,在中央的帮扶和政策支持下,当地开始发展建设村级分布式光伏电站,包括三益村在内的全县10个贫困村每村试点建成了一座60千瓦的村级光伏电站,每年为贫困村创收4.8万元以上。
“除了在家门口打工,我还在村里的光伏项目入了4000元的股。”龚成梧说,前五年每年分红3000元,后10年每年分红600元,生活越来越红火。
和龚成梧一样高兴的,还有家住昆仑山深处的南疆策勒县恰哈乡乌库村村民买买提艾力·图曼。
“以前家里只有两间土坯房和一个破旧的棚圈。”买买提艾力说,2012年,当地政府帮他建起了80平方米的三间游牧民定居房,还帮助他们开展养殖。“这几年,羊就卖了150多只,一只能挣400元。”
“国家政策好,以前住土坯房时,哪想到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买买提艾力说,他还在村里开了一家磨面房,闲时再做做建筑工。
在新疆阿克陶县精准扶贫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内,来自苏鲁克村的热曼古丽·克里木在喂养毛驴(2016年10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戈 摄
授人以渔,脱贫靠智
安徽省石台县七都镇河口村贫困户吴多平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他清楚:想要让孩子改变命运,必须要多学知识、多学本事。
2016年4月,在驻村“第一书记”李朝阳的帮助下,河口村的一批孩子前往合肥的一个汽车工业学校免费学技术,这其中就有吴多平的孩子。
“期待孩子掌握一门过硬的技术,一个孩子学有所成,一个家庭就能脱贫致富。”李朝阳说,校方给了这些孩子很多关照,还答应未来为他们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
脱贫靠智。“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地处鲁西南的菏泽市单县莱河镇崔口村贫困户孙晓方,老两口体弱多病,干不了重活,仅依靠几亩土地度日。去年女儿孙荣荣考上了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学费住宿费全免。
“我们老两口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女儿学得一技之长,将来找个好点的工作,我们家就有希望了。”孙晓方说。
菏泽市扶贫办主任蔡维超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农村职业教育是教育扶贫的关键。在职业教育扶贫上,菏泽市以资助贫困生在职业学校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技能脱贫为契机,与教育脱贫攻坚相结合,抓实招生、培训、就业等环节,力争实现“一人上学就业、全家脱贫致富”。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其中明确要求,采取超常规政策举措,精确瞄准教育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实现“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县县有帮扶”,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换个地方生活,从根本上拔掉穷根
一排排整齐而崭新的高楼,双向四车道的水泥路,超市、诊所等一应俱全……贵州省望谟县郊纳镇油亭村53岁的贫困户刘邦学至今都不敢相信,他就这样告别了困了自己大半辈子的大山。
“以前想去镇上买点盐,都要在烂泥巴路上走几个小时。”刘邦学向记者描绘着从前的样子:一间破木屋四处漏风、黢黑的小水窖里永远只有浅浅的一层水、满村的牛粪猪粪散发阵阵恶臭……
如果没有易地扶贫搬迁,身无所长的刘邦学想要走出大山是难上加难。
2015年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五个一批”工程,其中要求“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对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谁能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带电梯的房子!”刘邦学告诉记者,如今他家在城里分了安置房,人均20平方米,政府还帮他就近安排了就业。“每个月工资1800元,我还准备在附近找个门面,开个小餐馆。”
像刘邦学这样的情况在贵州还有千千万万。2017年,贵州省计划易地扶贫搬迁18.1万户75.2万人,涉及50户以下、贫困发生率50%以上整体搬迁自然村寨3603个。
根据计划,“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对近1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着力解决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涉及22个省份的约1400个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成功使数千万人口摆脱贫困,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踏平坎坷再出发,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再一次向贫困发起总攻,用双手开创全面小康的美好明天!(参与采写记者:邹乐、姜磊、李坤晟、娄辰)
相关链接:
奔向好日子 龙华遵谭镇儒林村村民脱贫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