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因
强制力缺位等多因素
只得靠“分拣员”弥补
据统计,每天每个人大约会产生1公斤生活垃圾,一个三口之家每天大概产生3公斤生活垃圾,一个家庭一年大概产生1吨垃圾。做好生活垃圾分类,需要衔接三个环节,即:源头分类、准确投放、分类收运。西城区推广垃圾分类指导员,在“指导”的基础上还要动手“二次分拣”,实际上是在弥补居民源头分类不到位、投放不准确等问题。
业内专家认为,推动垃圾分类,最核心的是提升居民源头分类意识。但是,对于不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目前没有强制措施。只能深入社区、学校,通过宣传、引导的方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公众从身边做起,提高垃圾分类知晓率。因此,建议进一步完善法规政策标准体系。
另外,在社区收运环节还存在混装混运问题,分类收集车辆配备不足,监管手段需要强化,挫伤了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加之再生资源市场低迷,回收人员流失,回收网点萎缩,而快递包装、外卖包装物却在快速增长,部分再生资源回流至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为本已脆弱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带来更大的负担。
效果
厨余垃圾最难拣分出率仍不足7%
西城区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今年在新街口街道开展垃圾分类“全覆盖”试点,计划用一年时间,实现楼房居民小区、地区餐饮服务单位垃圾分类100%覆盖。
据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魏玖红介绍,开展“全覆盖”试点,通俗地理解就是先把软硬件配齐,为垃圾分类创造好的条件。年底前,新街口街道99个楼房小区都要配备分类垃圾桶、垃圾分类指导员;入户宣传并发放分类垃圾袋;同时按照分类清运的要求,使用西城环卫部门专门聘用的分运公司,回收包括厨余垃圾在内的各类垃圾。
除了软硬件,人们同样关心垃圾分类效果。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有很多指标可以用来衡量、评价分类效果,“厨余垃圾分出率”就是重要的一项。
西城区市政市容委固废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厨余垃圾分出率”反映的是回收上来的厨余垃圾占生活垃圾总量的百分比。通过调研,厨余垃圾是居民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占比可达到50%至60%。但是,在西城区现已开展垃圾分类的小区里,厨余垃圾分出率不足7%。这意味着,即使开展了垃圾分类,效果也尚不理想,仍有大量厨余垃圾混杂在其他垃圾里面。按照规划,到2018年,西城区457个楼房小区将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厨余垃圾分出率提升至15%。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