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蔡华伟
乡村游只是打牌吃饭?
推进多元化发展,创造更多新业态
旅游爱好者王新在北京一家媒体工作,她经常利用节假日去周边游玩。前不久,一趟去古北水镇的经历让她难忘:“平时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来到镇里逛民俗文化街、住民宿,远离城市喧闹,满身疲惫得到了舒缓。”
江苏南京的白领何明喜欢采摘,他说:“亲手摘的水果,吃起来更甜。乡村空气清新,养眼又洗肺,一天下来,身心得到彻底放松。”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不少城市居民外出的热门选择。据农业部统计,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5700亿元。
红火背后,乡村旅游面临成长烦恼。何明抱怨:“过了采摘时节,一些景点变得冷清,有的甚至关门谢客,想玩都找不到合适的去处。”王新说,周围的农家乐都差不多,基本上是吃饭、打牌、钓鱼老三样,玩过几次,很快失去新鲜感。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说,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上规模的各类经营主体已达30多万个,但采摘园数不胜数,能细看可回味的不多,产品特色不明显,经营方式单一,无法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同质同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产业健康发展。
“造成同质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宋增文认为,有的乡村旅游尚处于初级阶段,景区建设简单模仿,盲目跟风;有的地方优质资源未得到充分挖掘,传统村落、传统农作方式、特色物产利用方式粗放,特色不足。
“从消费端来说,虽然旅客的消费能力在提升,但对价格敏感度仍然高,不少人存在‘到农村玩等于价格便宜’的误区。这种消费心态制约了乡村旅游向精品化迈进的步伐。”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吴必虎说。
推进乡村旅游业态多样化,势在必行。宋增文建议,创新乡村旅游的新业态,要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生态+”“文化+”“时尚+”等跨界融合,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开发民俗文化、养生养老、农业公园等新形式,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
一些地方不断探索乡村旅游新业态。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干旱贫瘠,当地“无中生有”,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建设艺术长廊、个性客栈和创意工作室等,“农业+文化”,让这个300口人的村子实现年接待游客400万人次,村民人均纯收入接近8万元。江西婺源县篁岭打造梯田花海、晒秋人家和古村民俗,发展“农业+休闲”,运营4年,产值过亿元。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