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个“回忆杀”,你看哭了吗?大小S姐妹俩曾是一代台湾综艺爱好者的青春记忆。各自结婚生子后,很少再同时露面,这次在《姐姐好饿》重演姐妹俩曾经主持的做菜节目《大小爱吃》。
小S卖力模仿《流星花园》里杉菜的角色——杉菜是大S的影视剧代表角色。
小S还请来老搭档蔡康永和多年的“假想敌”林志玲。熟悉《康熙来了》的观众一定会觉得回忆扑面而来。
【综艺窗】
或许是因为《大小爱吃》的搞笑做菜、《康熙来了》的麻辣访谈都很受欢迎,节目组就将这俩节目的所有爆点元素七零八落地拼凑在一起,成了《姐姐好饿》。实际上,网综不需要刻意追求全民追捧,把握分众策略才是进入市场的捷径。如今这个“四不像”的成品俨然是一个失败的案例。
情怀
梗好用但经不起重复消费
小S主持的《姐姐好饿》,第二季突然上线了。遥想第一季开播时全网关注,尤其是“康熙老粉”翘首期待,结果不仅效果平平,而且台湾制作团队上线大陆网综之后,面对更多的大陆观众颇有水土不服之象。遭遇了收视滑铁卢,第二季恐怕是雄心勃勃地卷土重来,第一集就扔下了“大S和汪小菲夫妇”的重磅炸弹。重温大小S的经典时刻加上观众喜闻乐见的夫妻档嘉宾,的确是收获了不少话题。但是就一档综艺而言,只靠话题嘉宾可能依然玩不下去。
大小S携手登场的那一刻,熟悉台湾综艺的观众们可能立刻就能想到《大小爱吃》。姐妹俩从少女时期一路闯荡,到如今各自成家儿女绕膝,粉丝观众们看到大小S还在节目上打打闹闹、默契十足,自然感慨万千。如今拿“怀旧”大做文章的节目不在少数,当年守在电视机前的80后、90后如今成为网络收视的中坚力量,因此所谓的“情怀”是这几年屡试不爽的好牌。节目播出后,姐妹俩的深情告白引起了许多观众的感慨,甚至比大S和汪小菲的“狗粮”更加令人羡慕。
坦白说,小S和家人之间的互动,比起上一季和众男神之间的“尬聊”自然很多,虽然依旧看得出小S的紧张和慌乱,但不少“笑果”的水平的确有所回升。但是每当镜头转到小S和男嘉宾之间的“打情骂俏”,转到关于厨房和做菜的画面,一股浓浓的尴尬和混乱扑面而来。因此,即便第二季对节目流程做了改进,但如果脱离了“情怀梗”,《姐姐好饿》依然难逃支离破碎的结局。
做菜
环节存在意义令人费解
《姐姐好饿》从开播至今最令人费解的地方在于,为什么一定要套上“做菜”的外衣?小S既没有这方面的特长,也没有充足的经验,更称不上演艺圈有名气的“美食家”,用“做菜梗”对展现她的个人魅力和主持能力而言又有什么用处呢?《大小爱吃》是通过嘉宾做菜,来展现嘉宾的“舞台下魅力”,以及缩小访谈双方的距离而达成亲密的交往间距,使得访谈尺度不断扩大,引人入胜。但是,从第一季我们就可以看出,首先不少男嘉宾并不善于做菜,而且小S在做菜过程中的角色也不清不楚,与其说“互动”不如说“捣乱”,这对较为内敛和严肃的内地男明星而言,他们不但不会放松,反而更加紧张和跳脱。
第二季改为了女神和小S共同做菜、男神品尝的“双嘉宾模式”,但是节目组好像依然没有搞清楚这个模式是为了什么而设计的?是为了出现“女神PK”或者男女嘉宾火花的话题?还是为了通过比赛做菜的环节来体现节目丰富度?简而言之,美食、访谈、竞赛……节目组将所有爆点元素七零八落地拼凑在一起,究竟是为了什么?总不能因为《大小爱吃》的搞笑做菜、《康熙来了》的麻辣访谈分别都很受欢迎,把它们组成一个拼盘就能成就一档节目吧?恐怕让制作方清晰准确地说出本节目的核心元素、核心环节是什么,节目组也很莫衷一是吧。
分众策略
才是网综生存之道
节目组对这档节目并非不用心。比起台湾综艺节目布景的“廉价感”,《姐姐好饿》有一种“家大业大”的土豪感。但是,这反而成为节目的一大弊病。大舞台,不仅考验了导演组的调度能力,也对主持人的控场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尤其是对长于访谈而短于综艺表现的主持人而言,一个人撑起一个大摄影棚,对节目效果和主持功力都产生了阻碍和限制。
可能因为急于追求效果,小S在节目中常常很辛苦地扯着嗓子大喊大叫,或者努力调动自己和嘉宾的肢体,来撑满舞台,但这和硕大的舞台相比反而更显慌忙错乱。这并非在为主持人的能力问题洗白,而是不同类型的主持人各有所长,古灵精怪的小S和端庄大气的董卿肯定不能用同一套标准来比较吧。
其实主持人就是这档节目的核心。那么既然想要突出主持人的个人风格,就需要考虑什么样的设计才能更适宜她的发挥。同时,喜欢这个主持风格的观众群又是一群什么样的受众?他们的收看动力是什么?他们的心理需求是什么?网络综艺时代,不需要刻意追求全民追捧,因为这个太困难了,如今这个“四不像”的成品就是一个失败的案例。
能够把握分众策略,在节目设计和特色上独树一帜,或者在某个领域中将内容品质做到鹤立鸡群,对一个从台湾来到大陆,面对不同媒体环境和受众的团队来说,恐怕是最快进入市场的方法了。一味地模仿复制经典和炒嘉宾话题,只能挽救一集节目,却不能立起一档节目的旗帜。
□豆包(娱评人)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