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中央纪委网站披露,今年以来,天津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一批失职失责典型问题进行严肃问责,1月至4月查处失职失责问题87件,处理干部184人。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持续深入,治理为官不为的话题不断升温。为啥舆论越来越关注为官不为?原因不言自明,全面深化改革如今到了啃硬骨头的阶段,脱贫攻坚到了冲刺阶段,都需要大兴苦干实干之风。为官不为造成的后果,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亚于贪污受贿造成的损失,同样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从建立健全制度上不断压缩为官不为的生存空间,从颁布实施《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到出台《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向为官不为、为官乱为重拳出招,严厉问责。2015年下半年以来,国务院开展过多次大督察重拳治理干部不作为,相关部门也出台多项措施。据不完全统计,已有数千名干部因庸政懒政怠政和不作为被相关地方严肃问责。
随着各项纪律越来越严,不作为会丢官,乱作为会被查,一些地方的干部琢磨出为官不为的新“变种”。比如,工作一切按部就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该开会就开会,该调研就调研,但就是不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些干部,站在镜头前调门喊得比谁都高,把袖子撸得很高,就是不干真活,没有真作为。这样的例子,从已经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中不难找到。
我们要擦亮眼睛甄别为官不为的花式“变种”,更要进一步挖“病根”,除“病灶”,才能使不作为的官场病态得到有效根治。
一则,健全科学考核机制,真正实现“有为才有位”。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在提干部、评先进、奖工资等方面向干实事的人的倾斜,建立公平、公正、公开执行的干部激励机制,努力形成为官有为的干部受尊敬、受重用、受奖励,为官不为的干部没有位置、抬不起头的正确导向,让为官不为彻底失去市场。
二则,完善全方位监督机制,让为官不为无处藏身。采取有效举措,发挥好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发现问题及时曝光、公开追责、及时整治,让“不能为”“不想为”“不敢为”等各种典型为官不为行为无处藏身。
三则,确立积极履职免责和容错理念。不可否认,有些干部不作为也有怕担责的心理因素在起作用,因此也需要完善容错机制。比如,聚焦容易引发争议的重大事务和重要环节,完善评价保障机制,保护敢于创新、敢于突破的干部。
一句话,对于各级干部,有关部门不仅会盯住你的袖子,还会看你的成绩单。想耍花样?门都没有!群众期待这样的理想状态。
姜洪
相关链接:
海外“打洋工”需警惕 应维护自身劳动权益
专家提示:警惕儿童肥胖造成“老年病”
工商部门提醒:传销组织借网络平台“改头换面”需警惕
警惕影视创作中的“语言空转”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