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刊登了一篇题为《你的移动货币——不带现金或银行卡在中国生存一天》的文章,记录了一位美国记者在北京不带现金、银行卡,只带手机一天生活的体验。这位记者凡遇消费活动即用手机微信支付,居然像带着现金出行一样,一点也没有感到不方便。更让他感到惊奇的是,在北京街头的小吃店里,哪怕是买一个煎饼,都可以用手机支付。
对于不少国内读者来说,新闻里的体验描述早已是生活常态。自从手机APP普及以后,利用支付宝等程序完成消费,已经成为多数消费者乐于采用的消费模式,该模式在一些大城市里更是出现爆发式增长。现金已经不再是人们消费的“标配”。与这位记者在北京出行一天不用现金相映成趣的是,前不久,几个外地窃贼流窜到浙江杭州行窃,结果连偷三家超市,仅窃得1000多元现金,以至窃贼惊呼,杭州人都不用现金了。欢笑之余,这样的现实更加明晰:手机支付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中国正在向无现金社会前行。
这种利用手机APP进行的支付,是由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交易手段更新。相关数据显示,去年,智能手机业务量在我国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支付额达到1.85万亿美元。手机支付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无现金支付的美好期待:它既为人们提供了方便,也增加了消费的安全性。而对国家来说,既省去了纸币印制的成本,节省了社会资源的消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消费。因此,近几年来,央行已经着手进行无现金交易的研究。
手机支付得以实现快速“攻城略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它在推广过程中基本没有增加店家的支出。之前,在商业银行信用卡推广中,店家被要求安装POS机设备,而且还需要进行人力培训,因此普遍热情不高,一些小店至今没有普及。相比之下,手机支付极具优势的交易成本以及杜绝收假币的可能性,提升了其推广价值。
技术的进步,正在推动无现金社会的目标提前到来。可以期待,随着手机支付应用进一步铺开,它将成为民用消费支付的主流模式,现金流通将大幅减少。这对整个社会都是好事。政府管理部门应支持这种由新技术催生的新型支付方式,为其快速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同时,也应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深入研究无现金交易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可能产生的问题。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移动支付领域,蚂蚁金服和腾讯占得先机,一些“游戏规则”也由这两家企业制定,他们已经高度掌握了对这一模式的话语权。两者之间虽然也有竞争,但并不充分,公众对此也有技术优势发展成为技术垄断的担忧。如何建立健全对手机支付的监管,既不伤害它的发展,又能避免出现扰乱金融秩序的风险,央行等管理部门应未雨绸缪。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