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要包好传统文化的“粽子”,同样既需要让各种民俗活动深入人心的“粽叶”,也需要将家国情怀的精神内涵传承下去的“馅料”,端午传统文化才能持久飘香。
   
 您当前的位置 : 黄灯笼辣评>文化教育>

包好“粽子”让传统文化持久飘香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7-05-24 09:13

  端午节快到了,在网上浏览新闻,发现不少地方近日都在举行各种迎端午的文化活动。江苏仪征组织30多名社区儿童到天宁社区,向社区老奶奶学习包粽子的技巧;武汉武泰闸社区的志愿者,利用“四点半课堂”,教辖区的小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香包赠送给街坊邻居;广州也是处处扒龙船,接下来十来天龙舟赛事不断……浓浓的传统节日氛围扑面而来。

  作家冯骥才曾说:我们不能丢弃自己的节日,因为一个民族的节日就是一种文化的生日。

  过生日的时候,我们总会回想过去一年,寄望新的一年。而在过端午节这一文化生日之时,怎样才能守护好端午这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让它能够传承下去,历久弥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话题。

  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每一个节日的民俗,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端午节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屈原是春秋时期的楚大夫,他性情高洁,正直爱国,却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为小人所妒忌,为奸佞所陷害,最终投江而亡。端午节纪念屈原,正是因为他高贵的品格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代表。而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等传统习俗,也无一不是围绕这一精神内涵而展开。

  近两年,随着国家将清明、端午、中秋几个传统文化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有识之士越来越意识到文化的价值所在,因此,传统节日的氛围也越来越红火。但是,传统节日同样也面临着极大的冲击,一是商业文化的冲击。对一些人来说,传统节日成了一个吃喝玩乐的小长假,而在一些地方,粽子越吃越豪华,龙舟也成了商家吸引客源的方式,端午的文化内涵越来越淡,商业味儿却越来越浓。二是现代生活的挑战。快节奏的生活与高度的社会分工,会自己动手包粽子的人越来越少,也很少会有人挂菖蒲戴香包了。

  传统文化只有融入日常生活中,才能深入人心。要让端午节传统文化能够持久飘香传承下去,包粽子、划龙舟等也必须要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日常活动。广州的划龙舟可谓是最好的例子。每到端午,除了官方组织的国际龙舟赛事,民间的龙舟活动也是开展得热火朝天,大村的龙舟饭全村出动,开宴几百围,热闹非凡。传统文化的普及,从学校、社区入手,从娃娃抓起是个好办法。各地的迎端午活动开了一个好头,学校与社区是教育的主阵地,包粽子做香包可以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近距离感知端午文化,而不仅仅只是书本上的抽象概念。这些生活化的内容,可以从小在他们心里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当然,活动只是文化的表象,还要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与传播,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要传承端午节文化,还应该注重创新,把历史传统和现代元素相结合。除了传统民俗活动之外,能不能进一步在深挖端午节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比如推出端午节日吉祥物,开发设计端午文创产品,制作有关端午内容的影视作品,用现代元素给传统文化的普及与推广带来更多新意。

  包好粽子,需要粽叶和馅料。端午节,要包好传统文化的“粽子”,同样既需要让各种民俗活动深入人心的“粽叶”,也需要将家国情怀的精神内涵传承下去的“馅料”,端午传统文化才能持久飘香。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谭敏] [编辑:余冰月]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